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化4.0之中國貿易和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09:06:11  


新的全球化結構正在逐漸形成,中國開始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分享全球化紅利,承擔相應的公共服務產品提供,參與規則的制定和自己特色理念的灌注。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訊/金融危機廢墟之下,新的全球化結構正在逐漸形成,中國開始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分享全球化紅利,承擔相應的公共服務產品提供,參與規則的制定和自己特色理念的灌注。

  證券時報發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文章表示,全球化總是關於貿易、投資、貨幣、人員和文化的交流。金融危機廢墟之下,新的全球化結構正在逐漸形成,中國開始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分享全球化紅利,承擔相應的公共服務產品提供,參與規則的制定和自己特色理念的灌注。

  貿易升級:新的循環 

  文章分析,貿易方面,中國面臨美國主導的TPP和TIPP等新協議的挑戰,未來的看點在於傳統製造業的升級與金融等服務業開放。長期來看,積極融入新一代協定對中國來說機遇大於挑戰,也符合國內改革的導向。美國主導的TPP不僅是對自身經濟模式的推廣,也是對中國的限制,協議對原產地規則、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國企限制、監管構架、甚至農業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中國短期難以接受。對此,中國一方面應加快與歐洲國家達成自貿協議,圍魏救趙,另一方面會在亞洲繼續推行RCEP,合縱連橫。戰略上,中國希望在新一代協議中主動施加影響,融入自己的風格,並為國內的改革贏得時間;戰術上,由於試錯成本變高,中國打算通過自貿區的形式逐步探索對接新一代貿易協定的途徑。

  以美中G2博弈的角度理解新一代貿易協定和貿易圈地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分別參與TPP和區域綜合經濟夥伴協議(RCEP),中美兩國正各自尋求關於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策略,兩國都將其各自的區域性安排視為朝著亞太經合組織的區域間自由貿易和投資這一長期目標發展。TPP和RCEP在未來自由貿易協定的義務條款的寬度和深度方面的差異十分明顯。兩者都不可能是發展一個亞太自由貿易協定的模板,而兩個方案的出台實質上意味著更廣泛的亞太一體化進程的推進。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協定最可能的路徑是將TPP的一部分和亞洲內部貿易連接在一起的混合方案。這樣一種預期安排在開展亞太自由貿易協定背景下為深化中美雙邊貿易關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泛太平洋貿易協定方面,中美合作才是雙贏的策略: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首先,整個泛太平洋區域的貿易合作還有很大的共同利益開發空間;其次,雖然TPP的標準比較高,但對於奉行以開放促改革策略的中國來說,TPP的高標準本身也是中國希望通過改革力爭達到的,中國對接TPP高標準已由過去的消極逐步轉為當下的積極了;再次,對美國來說,貿易協定無法簡單地“圍堵”大型經濟體,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例如,美國官方在面對世界經濟局勢的眾多問題以及伊朗與朝鮮核武所引發的安全問題時,需要中國的支持;還有,中美雙方需要共同協作以緩解隨商業關係的深度和廣度擴展而引發的不可避免的摩擦;最後,其他國家也不希望TPP等新型貿易協定將中國排除在外。過去幾十年間,所有的TPP成員國都受益於亞太地區的貿易和投資一體化,儘管這對於很多成員國的製造業而言都存在競爭性和很大挑戰,但對這些成員國而言,更有利的是適當採取貿易保護舉措的同時,加強國內經濟改革與協調,刺激本土企業生產力發展,並與中國的公司在國內外展開競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