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北京大學台研院:中華文化需要守本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7-02-17 00:20:01  


 
  二、關於文化自信

  李義虎認為堅持文化自信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並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國崛起及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旗幟鮮明提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對推動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復興及充實中國夢的心理基礎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在整體上的主體性自覺和終極信任。伴隨經濟騰飛,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日益提升,中華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主動和開放姿態,屹立於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世界民族之林。歷史表明,解決一個民族在獲得物質極大豐富後的精神寄託和靈魂依歸問題,離不開文化和文化自信。從世界範圍看,中國成為現代化世界強國是國際體系所發生的最重大變化之一,這種變化不僅具有國際經濟意義和國際政治意義,而且還在根本上具有國際文化意義。由於中國能否真正崛起的關鍵和歸宿點是文化、是中國能不能真正有文化自信,研究“中國道路”有必要溯源至中華文化,中國崛起及其後果也需要從國際文化意義上充分揭示。

  加強文化建設,一是要有正確的發展道路,二是要有系統的文化論述。特別是有了好的文化論述,才能確立文化自信,也才能進行文化建設。對於確立文化自信和進行文化建設,文化論述具有引領作用,主要回答“什麼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將向何處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著力講清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核心要義和精神特質,以及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路徑選擇和頂層設計。要建立系統完備的文化論述,力爭在世界輿論格局中佔據主動,要讓中華文化講出來、走出去。只有這樣,才能讓世界聽到中華文化的聲音。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自信,才能更加恒定地堅守核心價值,不斷創造創新,迎來自己民族的盛世榮景。
  張亞中認為中國崛起是中華文化與價值的再現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認為,中國從未成為世界帝國,代表中華文化也未成為全球話語或價值信仰。嚴格來說,中華文化的話語體系從沒真正地走出大洋,僅停留在儒家文明的東亞體系。在“天下觀”時代,中華文化的話語權沒有受到異族挑戰,但隨著西方強大,中國體制不僅成為落後象徵,中華文化的優越性也遭否定。歷史上西方文明的擴張,伴隨的並不是和平,而是衝突與戰爭。勝者崛起,敗者讓位。曾經是霸權國家的強權,內部有宗教、階級、族群問題,它們也都企圖用擴張來掠奪資源來解決內部矛盾。

  張亞中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力量已經提升,但不希望看到中國崛起仍然順著西方強權崛起的老路,中國崛起不應是霸權崛起,而是中華文化與價值的再現。我們希望中國崛起是一個面對西方文明價值體系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再融合了中華文化的另一種文明的崛起。就此,他特別提到,習近平所說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的第四個自信,這四個自信代表習近平治國理念的核心。

  羅智強提出對中華文化要有信心

  北大台灣研究院訪問學者羅智強在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他以三個生動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巨大力量,認為當前兩岸關係雖面臨挑戰,但仍應對文化有信心,以樂觀心態應對兩岸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