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疫情下的非傳統安全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01:36  


要有力地應對全球安全風險挑戰,有賴於世界各國的實際行動。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屹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非傳統安全的連鎖效應分析——以新冠疫情後中國與利益相關國家傳導鏈條為視角》,作者認為: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並存的當今時代,人類面臨著複雜多樣的生存風險與安全威脅。始於2019年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忙於應對,卻疏於打破意識形態界限和超越地緣政治分歧來實現全球治理、勠力同心地共同抗疫,呈現出碎片化的應對模式。這在中美關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表現明顯。非傳統安全問題跨越國界,各國或是通過完善的內部體系獨自消化,或是被倒逼進入全球治理體系參與跨國協作,都無法迴避非傳統安全通過傳導鏈條帶來的全球衝擊。文章內容如下: 

  引言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蔓延,全球治理步履維艱,現行國際秩序受到損傷,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了什麼叫“亂象叢生”。要有力地應對全球安全風險挑戰,有賴於世界各國的實際行動;有賴於大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管控彼此之間的分歧,聚焦合作,而不是脫鉤、對抗。人類命運共同體,靠的是各國攜手共建,衹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實現天下大治。

  非傳統安全的內涵,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示。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並存的當今時代,人類面臨複雜多變的生存風險與安全威脅。越來越多地陷入傳統安全困境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凸顯帶來的“本體性不安全”與“生存性焦慮”。人類物質匱乏時期,需要追求“物質文明”;普遍稀缺資源時期,同時需要建設和提升“安全文明”來支撐和保障自己的命運。①2019年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忙於應對,卻疏於打破意識形態界限和超越地緣政治分歧來實現全球治理、勠力同心地共同抗疫,呈現出碎片化的應對模式。這在中美關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表現明顯。

  一、中美“疫情外交”凸顯非傳統安全困境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之際,美國政客為獲取政治紅利竭力針對中國抗疫行動大做文章。然而眾多對華持中立態度的美國學者呼籲當局應審視自身公共衛生政策失當,與中國攜手抗疫。美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全球健康政策項目研究員史蒂芬·莫里森,阿斯彭研究所研究員大衛·吉布森,大西洋理事會特聘研究員、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湯瑪斯·柏塞特,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詹姆斯·佩特庫奇斯等人共同呼籲,利用疫情打壓中國對美並無益處。美不應糾結疫情爆發初期中國政府的反應速度以及是否及時向國際組織報告病例,美應審視自身醫療體系短板以應對疫情。應看到中國目前所做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中國社會正團結一心應對疫情。美應正確意識到不能一直抓住負面消息打壓中國,這樣的做法對美無太多意義,至少在國際輿論鬥爭中,美不應做“出頭鳥”。中國經濟所受衝擊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的瓦解,若不能有效控制共同面對的疫情,將導致全球生產鏈斷裂及經濟放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