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英九大陸政策 尚未形成明確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09-10-09 00:43:06  


大陸政策,是馬英九執政的最重要政策。
  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徐青在《中國評論》月刊十月號發表專文《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本質特點》。作者認為: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本質特點有三:即“對內兩府、對外兩國”的現狀、未來前途“公投統一”、反對“法理台獨”。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政策的核心內容一般包括台灣前途、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兩岸交往互動、涉外政策等幾個重要方面。由於目前學界對馬英九大陸政策的“統、獨”本質到底為何仍說法不一,在“台灣主體意識”已成島內社會主流民意,馬英九又兼任國民黨主席之際,對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本質有一個相當明確的認識與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

  從總體上看,作為台灣地區的最高領導人,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尚未形成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未來目標,如果正面解讀的話,它具有務實性;如果從負面解讀的話,則可以描述為幾面討好的投機性與權宜性。從具體內容上看,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本質特點有三:即“對內兩府、對外兩國”的現狀、未來前途“公投統一”、反對“法理台獨”。
  
  以“對內兩府,對外兩國”的定位來維持兩岸現狀

  對兩岸現狀的政治定位,馬英九的政策既有對蔣氏父子“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也有李登輝主政前期的“國統綱領”以及1993年國民黨的“階段性兩個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內容。

  國民黨在台灣,從兩蔣統治時期至2005年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之前,對大陸的政策主張、立場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兩蔣時期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僵硬的隔絕政策階段,到蔣經國晚年開始調整,在維護“台灣安全”的前提下逐步走向開放階段。

  二是從李登輝主政前期(1991年2月)訂定“國統綱領”、1993年提出“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再到實行“台獨”分裂的“兩國論”階段。

  三是2000年連戰接任黨主席後對李登輝“兩國論”路線的撥亂反正階段。

  考察這幾階段的國民黨大陸政策,可以看到,儘管隨著李登輝下台和連戰的矯正,李登輝的“兩國論”已經被國民黨排斥,但國民黨的“一個中國”政策已經不再是蔣氏父子時期的“一個中國”政策,其大陸政策基本回歸“國統綱領”的路線,並以“階段性兩個中國”的政策聲明作為對兩岸現狀政治定位的明確表述。

  “國統綱領”的核心內容,簡而言之,包括,兩岸政治定位的原則是“大陸與台灣都是中國領土”,“促進國家的統一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統一的目標與時機“首應尊重台灣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下分階段達成,包括近、中、遠三階段,近期是“交流互惠”,“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在國際間在“一中”原則下“相互尊重,互不排斥”;中程階段是“互信合作”,包括“對等的官方管道”、“大三通”、“協力互助參與國際組織”、“高層互訪”;遠端則是“協商統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