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ECFA乃海西機會 應先試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0-10-01 00:26:21  


 
  (三)、ECFA涉及層面既是政治也是經濟,而海西是最佳的連結點

  對於ECFA簽訂對台灣帶來的影響,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日前在《經濟日報》的專欄3中談到,兩岸達成ECFA協議,毋寧是台灣經濟可藉以槓桿再起的一個重要支點。後ECFA對台灣政府與民間而言,經濟戰略上勢須積極朝向“深耕中國、佈局新世界”發展,一方面,藉以掌握中國大陸擴展內需市場,另一方面則須權衡世界經濟板塊移動情勢,針對歐美以外的新世界經濟社會,分散對外貿易,再啟新黃金十年的開闊空間。後ECFA台灣的產業界,特別是已在中國投資營運的中小企業,如何深入專業社群、與中國地方經濟結合聯通,深化台商產品服務的普及率,應該是首要的經濟策略;在廠商層次的合資合作,以至策略聯盟的發展,更是必要的努力方向。海西如果能融合兩岸企業優勢互補,不管是台骨陸皮或陸骨台皮,均會對海西的企業品牌合作帶來重大商機,成功帶動兩岸企業在世界前500大的排名,且為兩岸經濟合作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與模型。由此可證,ECFA涉及層面既是政治也是經濟,而海西是最佳的連結點。

  (四)、ECFA後,台灣企業將透過海西、平潭與大陸維持更加密切的關係,並在這個新興的經濟板塊中重新深耕,雙方獲益

  根據張亞中及李閩榕合編之《海西經濟區與台灣》4一書中指出,技術已成為一國或是一地區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而福建在技術水準的總體表現仍偏低,當前需要引進大量的技術來服務於產業結構調整及福建經濟的成長。對此,若引進台灣的先進技術,則可加速福建的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帶動福建的經濟成長。事實上,台灣已具備相當成熟之管理知識與經驗,並且一般大型企業皆已用有深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與營運軌道,若將此“軟體資本”引進福建,有助於福建適應現代化企業需求。而大陸學者建議可引導台商投入當地的基礎建設,擴大合作領域農業加工、石化工業、機械產業、製造業、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等,以加速該特區之發展現況。

  (五)、ECFA後,海西是台灣“軟實力”的表演大舞台,同時也是台灣產業未列入ECFA早收清單之天堂

  6月29日簽訂的ECFA雖目前仍僅為架構型協議(Frameworkagreement),在具體內容上的擬定仍待日後商議,但其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期望排除關稅降低的需求,並且期待兩岸關係能更進一步且更為緊密。而海西經濟區的開發及發展作為ECFA簽訂後兩岸互動的先行試點,除了代表海西在ECFA的關鍵性,同時更顯現大陸期望透過與台灣合作的方式,將台灣的“軟實力”注入海西與平潭,使得後ECFA時期,海西除了能作為台灣“軟實力”的表演大舞台,同時更是台灣產業未列入ECFA早收清單之天堂。

  參考注釋

  1、〈政策解讀:2010年,金融如何服務海西建設〉(2010年5月12日)。《福建日報》。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net.com/nmtsj/2010-05/12/content_19760618.htm#。

  2、〈平潭島的對台新風貌〉(2009年7月5日)。《苦勞網》。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2846。

  3、〈深耕中國,佈局新世界〉﹝2010年7月22日﹞。《經濟日報》。取自:http://edn.gmg.tw/column/viewpoint.jsp?f_seq_no=707。

  4、張亞中、李閩榕(2010)。《海西經濟區與台灣》。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