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王濛“揭黑”會揭些啥?

http://www.CRNTT.com   2011-08-06 09:51:04  


 
開除王濛但滋生王濛的土壤還在

  2011年08月06日07:44廣州日報 和靜鈞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金牌運動員王濛近日被冬管中心開除出國家隊,因王濛先後捲入了“醉打麗江保安”及後來的青島“醉打領隊”及“體罰隊員”等事件。為什麼國家辛苦培養出一個金牌手,卻全無金牌一樣“金燦燦”的品質呢?

  王濛幼年習滑冰之藝,有潛質,但純屬業餘愛好,父母本想讓她升中學上大學。大凡國外著名運動員,很多都是邊接受正規普通教育,邊把某一項運動作為愛好和專才,比賽和學習兩不誤。除非市場化和職業化很高,運動員很少會從小就全部精力投入到訓練某一“技藝”,國家也很少會拿巨額公共財政去只惠及個別人。本來奧運是業餘運動員的運動盛會,職業運動員是禁止參賽的,如拳王阿裡未曾聽說他為國奪了多少塊拳擊金牌,不拿金牌,也沒有影響該國在這一運動項目上的全民運動水平。

  各國經驗表明,通過系統學習和自覺業餘訓練出來的運動員,更能在自律與責任感上表現突出,更能適應社會,更能促發社會崇尚運動。而通過封閉訓練出來的,很容易成為奪金機器,人格成長並未達到令人滿意的地步。一旦“奪金機器”被棄用,很難在社會中找到立足點,很難實現自我價值。剛剛媒體報道的在地鐵以乞討為生的前體操運動員張尚武,以及淪為澡堂搓背工等金牌運動員,就是實例。

  王濛業餘訓練持續了沒多久,大概13歲左右,就進入“省體校”,成為一名有工薪收入的運動員,很快就進入國家短道速滑隊,成為“金牌戰略”下的榮譽捍衛者。封閉選拔機制下,對大多數有運動潛質的人進行無情篩選,而沒有選入的人,之後也很難靠業餘訓練,實現其心中的體育榮譽之夢。到目前為止,中國奪下的上百枚世界冠軍和奧運金牌中,尚無一枚為體制外的人物獲得。假如有的話,剛剛在法網獲得大滿貫的李娜,可算“半個”。

  這使得封閉的培養機制之下,可選擇的替代人選越來越少,形成“籠子效應”,一旦某人脫穎而出,就會集百般寵愛於一身,成為金牌形象工程的最好裝飾品,本身淪為眾多利益相關人的政績工程。王濛在這個封閉體制中勝出,並如願奪下奧運金牌,各種獎賞紛至沓來。王濛麗江醉打保安之後,外人才知她還是政協委員。太多光環落在她身上,不讓她恃寵而驕都難。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機製造就了王濛,也害了王濛。一些優勝者為鞏固“壟斷地位”,對有可能挑戰前者地位的後來者,利用“老大”的優勢排擠出去。“金牌戰略”下又衍生出兩個層次的競爭:外部競爭與內部競爭;內部競爭就是以隊友為假想敵的省隊奪冠之戰,這使運動員的“身份識別”上又多了一個相互道德對抗的因子。因此,開除了王濛,滋生王濛式弊端的環境還在。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運動員免於“王濛”和“張尚武”式的人生波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