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南海:中國崛起壓力的作用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09:36:02  


中國南海艦隊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訊/“中國處理南海爭端的策略、中國發展航母的努力、以及中國在近海進行的一系列軍事演習,都被作為一個整體,成為了區域內外各國判定中國選擇和平還是武力崛起的風向標。南海問題已經不僅僅是關於領土領海的主權之爭,而是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和全球戰略的重要因素。”此間《世界知識》雜誌年前 登載章迪禹的文章“南海:中國崛起壓力的作用點”:
  
  希拉里訪問緬甸,被合乎邏輯地與美國高級政要近期的一系列言行聯繫在一起。今年6月,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稱中方在南海地區示強,各方應支持美國武裝力量為維護南海自由通行而採取行動。7月,希拉里再次放言美國仍然關注南海的航行自由問題,要求中國就“九段線”做出澄清與解釋。10月,希拉里發表《美國的太平洋時代》一文,多次提到海上通道安全和南海問題。隨後,希拉里訪問菲律賓和泰國。同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印尼。11月,奧巴馬在APEC峰會多次強調建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限制中國在亞太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之後,奧巴馬在出席東亞峰會期間訪問澳大利亞,並宣布美國在澳大利亞建立永久性駐軍。希拉里在此峰會期間則敦促“南海各領土主張方”不要採用威脅手段。她在訪問菲律賓時用“西菲律賓海”指代南海。而緬甸雖然並不瀕臨南海,卻正處在連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要道上,並臨近通過南海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害水域。

  “重返亞太”和建立“美國的太平洋時代”,與南海周邊一些國家的野心一拍即合。與人們熟知的慣例不同,在南海問題上最積極主動的,卻不是美國這樣的大國、甚至不是地區性大國。
  
  爭奪南海,小國主導大國?
  
  眾所周知,南海爭端由來已久,但是問題的激化程度從未像現在這般,確有烏雲壓城之勢。

  國際政治的歷史通常是大國政治的歷史,但“小國”並非總是鴉雀無聲。中國人赫然發現,中國崛起了,國際壓力卻陡然增加,不但大國對中國防範有加,周邊小國給予的麻煩也越來越多,而且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陡然合流,壓力的作用點,就是南海。尤為突出的問題是,周邊這些國家並非僅僅是因為當今世界的主導國美國的作用才對中國進行制衡,而是由於他們自身對中國實力上升的恐懼與戒備。

  在南海問題上“打響了第一槍”的是越南和菲律賓。特別是越南,2010年利用自身作為東盟輪值國主席的地位,成功地把美國拉入南海問題中來。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吳心伯教授對本刊記者說,它們的行為集中反映了這些國家對中國力量的上升所表現出來的急躁、焦慮與不安,尤其是在中國海軍力量建設的發展及其方向上。

  6月9日,越南總理阮晉勇宣稱,越南對“黃沙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即中國西沙、南沙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我們會繼續堅定申明及表明越南全黨、全國人民、全軍保護這個國家海域和島嶼的最強決心。”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阮芳娥也稱:“越南海軍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定維護越南的和平與獨立,主權及領土完整。”次日,越南便高調宣布6月13日在南海舉行持續六個小時的實彈演習,並警告各種船只遠離該海域。美聯社就此評論說,越南此舉顯然是對中國的“回應”。就在實彈演習的第二天,阮晉勇發布最新征兵條令。有媒體稱,這是越南政府自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32年以來首次頒布此類命令。但越南並未就此罷休,從7月末至8月中下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越南就聯合美國進行了兩次軍事演習。儘管越南宣稱此舉並不針對中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越南的葫蘆裡面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