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國際風雲變幻 兩岸波瀾起伏

http://www.CRNTT.com   2012-08-11 00:19:14  


 
  美國戰略重心轉移有其必然性。自蘇聯解體以來,歐洲的戰略地位已不復從前;加上歐盟加快整合步伐,歐元問世,欲與美國分庭抗禮,但無奈歐洲為了對付蘇聯,早已背負上沉重的社福重擔,經濟上捉襟見肘,疲態顯露。與此同時,以中國崛起為代表,亞洲突飛猛進,呈現出整體大發展的態勢。世界的權力重心和經濟中心已經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美國勢必要作出相應的戰略的調整。

  意願有餘而能力不足,永遠是霸權者難以克服的障礙。美國也難逃此定數。在經歷了十年的反恐戰爭與金融危機的消耗之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其國力已大不如前。若非靠着美元作為全球主要交易貨幣的獨特地位,使美國能夠依靠印刷機來維持生存,其高達十餘萬億美元的負債和銀行系統數十萬億美元的透支,早就令它陷入衰敗的泥潭中了。今天的美國,儘管外表孔武有力,但內裡已經掏空;其移師太平洋,只是一種表象的存在,已經難尋舊日的榮景了。

  從經濟上看,二十年前大多數亞洲國家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排在首位;而今紛紛大幅縮水,被中國取而代之。以韓國為例,1990年到2010年,對美市場的依存度由27%降到9.3%;而對中國的依存度則由2.9%猛升至20.4%。在地緣經濟時代,經濟合作必將戰勝地緣政治的安全困境。此其一。

  其二,從軍事實力對比看,中美雖還存有較大差距,但中國作為一個擁有空間技術和核技術的大國,又是在自己家門口佈陣,先佔了地利之便;且中國尋求的是和平崛起,又順應天時;加上中國維護的是國家主權,受到全國民眾一致支持,此為人和。而美國遠在萬里之外,雖船堅炮利,但後勤難以支撐,地不利;且以員警心態稱霸世界,有悖當今和平發展時代的天時;干涉別國事務,難得民眾支持,又失人和。由此觀之,即便發生衝突,美國也難以全身而退,勢必兩敗俱傷,落得個霸權終結的結局。

  其三,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遠非競爭對手那麼簡單。事實上,中美兩國,無論是在國際事務上或是經貿方面,都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可以說,中美之間休戚相關,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幾率很低。況且,今天的中國,已不是任何外在力量所能遏制或打敗得了的。因此,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若仍是遵循昔日冷戰思維模式,處處與中國對抗,必將失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