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北京專家:台灣民意制約兩岸關係 要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2-08-27 00:08:08  


 
  二是加強中國大陸自身建設,改進有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大陸方面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推進兩岸經貿關係及促進台灣經濟繁榮上也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一些台灣民眾在經濟獲利的同時,對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仍懷有負面評價,不以身為“中國人”為豪,質疑“統一”將傷害台灣。島內偏藍主流媒體甚至公開認為“對大陸而言,即使統一,也難治理台灣。對‘中華民族’而言,若因勉強統一而摧毀了台灣已經實現的民主成果,那將是無可彌補的民族損失”。(16)遠人不服,修德以來。對大陸方面來說,這裡的“修德”就是鄧小平所言“關鍵還是把自己的事辦好”。大陸方面要踏踏實實穩步推進改革,同時要改進有關自身政治體制建設的宣傳。事實上,民主內涵的多樣性、民主建設與現代國家制度建設的關聯性決定了任何政治制度改革都不可以簡單地進行模式套用。(17)今天的中國大陸仍一直在努力探索改革之路,這種探索也一直處於對岸關注下,台灣學者李允傑指出,“溫家寶所提的政治改革,跟胡錦濤所提的四民四權,或者他過去提的新三民主義,很多台灣知識分子跟中產階級都相當關心。”(18)可以說,如何讓多數台灣民眾真正理解中國大陸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及艱巨性,如何更切實地宣傳中國的“和平發展”,改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島內被妖魔化的現象,已經成了大陸方面爭取台灣民意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點。

   可秉持四項原則處理兩岸在NGO場合互動問題

  在島內長年政治宣傳下,台灣民眾“要尊嚴”的心理需求主要針對大陸方面對台態度而言,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要求兩岸間的對等性,二是要求大陸方面不要在“國際空間”上“打壓”台灣(或“中華民國”)。對大陸方面來說,兩岸間的平等協商不是問題,鄧小平早就提出兩岸“平等會談……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19)國台辦負責人1998年也明確表態過,“兩岸談判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的平等談判,不用中央對地方的名義”,(20)2002年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中也正式提出“新三段論”,改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取代原有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大陸方面謹慎以對,因為這直接涉及是否會在國際上造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影響的問題。與此相對地,“限制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也成為台灣民眾所有反感中國大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比例高達77.2%。(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