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郎友興:中國外交的再造

http://www.CRNTT.com   2012-11-15 10:45:40  


北京,中國外交部大樓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訊/學者郎友興日前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中國外交的再造”認為,從中國目前的外交諸種表現推斷出,中國外交戰略屬於“應急性和應對性”的外交,缺乏與大國地位相一致的外交戰略與作為,到了須要對中國外交作改變或改革的時候了。詳論如下:

  幾年前,一位杭州籍的外交官回杭州休假。他與中國系教師座談。我不太客氣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的官員尤其發言人的發言永遠是一個調子,永遠是四平八穩,惹得不少民眾的不滿。他的回應讓我減少了至少我本人對外交部的不滿,甚至對發言人的一些同情。他說,外交部包括發言人也是同你們一樣的,是一種職業,他們也是養家糊口的。對外交部發言人的不滿,其實民眾自己也明白這決不是針對發言人個人的不滿,而是對中國外交不作為的不滿,消極外交的不滿,其背後就是對外交政策或戰略的不滿。

  這種不滿,實際上反映出中國三十年外交工作的僵化與落伍,為此,到了須要對中國外交作改變或改革的時候了。但是,要對外交進行改革,重塑外交戰略,需要在多個更為重要的領域上進行努力,方能真正完成中國外交戰略的重構。本文主要討論兩個方面的問題:外交進入中國政治權力的核心層、凝練出新外交核心理念,認為這是再造中國外交的兩個基礎性的工作。

檢討過去之外交戰略

  在中國(可能也在一些國家)民眾的心目中,中國外交就是一個弱者的形象。經驗事實也再次提醒中國人,一個世界工廠、製造業中心、國內生產總值(GDP)世界第二、日益強大和崛起的中國,現在與周邊國家如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等的關係不進反退,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似乎正趨於惡化。此外,這些年來,中國派出了維和軍隊,出兵去索馬里海域,援助非洲,如此等等,為國際的衝突的解決與世界和平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卻得不到國際社會應有的贊許,甚至得不到被援助國家民眾的支持。為什麼?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中國原有的外交方略(如“不干涉內政”、“不當頭、不扛旗、不稱霸”)的某些不太合時宜有著直接的關聯。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最近十年來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外交的基本思想。對照與其所處於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的現實,這樣的選擇應該是說合理的,也沒有什麼可以過多地批評甚至否定的,事實上也是有利中國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