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解密六十年來中朝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2-23 09:24:41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訊/騰訊歷史登載專題文章《解密六十年來中朝關係》,文章說,中朝關係在官方的宣傳中向來被稱為是“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無論對朝鮮是喜是厭還是恨,在國人的眼中,中朝一直被看做牢不可破的盟友關係。中朝之間的“友誼”真的像我們認為的這般親密無間麼?恐怕事實並非如此。

一、朝戰結束後,中朝之間並未始終處於蜜月期

  1、為了彌合戰爭期間的中朝矛盾,50年代中期中國給了朝鮮大量援助幫其重建

  其實,早在朝鮮戰爭期間,中朝領導人在軍事指揮權、越過三八線後是否南進、停戰談判簽字的時機等重大問題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分歧和衝突,因此,朝戰期間及戰爭結束時,中朝關係並不好。比如1955年蘇聯副外長庫爾久科夫在關於朝鮮和中朝關係的報告中稱:“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坐落在離平壤幾十公里的地方,朝鮮領導同志極少去那裡,僅僅進行過幾次會晤。……在平壤戰爭展覽館的12個戰功展覽廳中,只給了中國志願軍戰士一個,而其餘的展覽廳中,只宣傳朝鮮人民軍的作戰,根本沒有關於志願軍的內容。……中國同志對朝鮮人的行為很不滿(儘管沒有公開表達過):中國政府在1952年召回駐朝鮮大使後,一直到1955年1月份沒有再派新大使。在朝鮮駐北京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十分顯眼的是,周恩來同志幾乎沒有同朝鮮代表交談過。”也就是說,朝鮮對志願軍並不像國人想象的那般信任和感激。

  為了重新贏得朝鮮領導人的支持和信任,戰爭一結束,中國便開始大規模援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中國的援助力度非常大:(1)、1953年金日成訪華期間與中國簽訂了《中朝經濟及文化合作協定》,中方明確表示“將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起,截止1953年12月31日這一時期中國政府援助朝鮮的一切物資和用費,均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同時為了更進一步援助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54至1957年4年內,再撥人民幣8萬億元(舊幣,折合人民幣新幣8億元),無償地贈送給朝鮮,作為恢復國民經濟之費用”。同時規定,在1954-1956三年內,中國自費收養22735名朝鮮難民兒童,並贍養負責教育這些兒童的7186名朝鮮公民及其家庭成員。(2)、除資金援助外,中國還向朝鮮提供工業設備(織布機、蒸汽機車、車皮)和煤炭和生活消費品等。僅1954年中國便向朝鮮出口了13萬噸糧食(1953年為20萬噸)、4000萬米棉布(幾乎等於朝鮮1955年的總產量)、60萬雙鞋和30萬套棉裝和大量的糧食等。(3)、中國幾十萬志願軍還為朝鮮提供了大量無償勞動力,支持其戰後重建。據志願軍司令員楊勇1958年的報告說:“8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共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412間,恢復和新建大小橋梁4263座,修建堤壩4096條,全長43萬公尺,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長達1218.71公里,進行田間勞動8.5億坪,送糞1314.6萬擔,植樹3608.65萬棵,運送糧食物資63853噸。此外,志願軍官兵節衣縮食,以糧食2126.05萬斤,衣物58.9萬件,幫助部分駐地人民渡過災荒,還為朝鮮人治病188.39萬人次。” 

  在朝鮮經濟重建的最初之年,中國做出的無償援助承諾,在金額上已經超過了蘇聯與東歐國家的總和(蘇東合計不超過22億盧布,而中國則超過30億盧布)。考慮到中國剛剛在朝戰中所蒙受的重大損失,這樣的援助確實超乎尋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