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兩岸都應與時俱進攜手共圓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3-03-18 09:33:09  


 
  這就展示了新一屆中央政府領導人在兩岸事務上的新思維,就是兩岸人民處於平等地位,都視為骨肉同胞,大陸不再“居高臨下”,而是柔性訴求,盼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共同創造兩岸和平美好願景。習近平所憧憬的“中國夢”,包括“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等核心內容,同樣也包括了台灣地區和台灣同胞在內。習近平並沒有複述一些耳熟能詳的政治陳義,而是把兩岸和平發展視為振興中華民族的重要一環。李克強也是使用了“共同家園”、“骨肉同胞”、“手足之情”和“花好總有月圓時”的直白淺顯,而且是台灣民眾容易理解,尤其是充滿感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必能引發台灣民眾的共鳴和認同。

 正因為如此,“陸委會”的回應也展示出積極及善意的態度,指出大陸近期在行政革新、經濟民生及社會公平正義方面,提出許多改革方向。台灣方面表達肯定,並期許未來兩岸之間能夠針對相關的改革發展面向,共同合作、相互提昇,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的互信與互利。“陸委會”還再次強調,未來馬政府將秉持既定的政策目標與推動步伐,持續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的交流互動,增進兩岸互信。

  “陸委會”所指的“制度化協商”,當然是指海峽兩會的協商管道和方式,這是“最低要求”,本身並沒有錯。但問題是在面對北京新一代領導人專業背景及政務操作的轉型,台灣方面也需要從“機械化”的作業思維和方式,向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調整方面轉變。而台灣方面的領導人,歷來大多是以人文科學專業背景出身,包括馬英九、江宜樺,還有現任“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內。因此,應當可以深切理解這個涵義,推動兩岸關係事務向前發展要有一個新的飛躍。

  實際上,許多人在解讀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論述時都認為,兩岸關係發展到今日,應當從單純的經濟性、事務性的協商,進入政治對話階段;但為了照顧馬政府的實際困難,可以靈活地進行合情合理的安排,包括先由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另外,也可由淺入深,先易後難,從與外交事務緊密相關的議題入手。尤其是在釣魚島、南海,還有台灣盼望加入東盟的“十加一”、“十加三”,還有加入“國際民航組織”、“世界氣象組織”,以及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等方面,進行兩岸協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