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巴馬出訪以色列後的中東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0:31:03  


20日,奧巴馬抵達本•古里安機場,受到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左)和總理內塔尼亞胡(右)的歡迎。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於時語的文章《奧巴馬出訪以色列後的中東戰略》,文章說,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十周年之際,奧巴馬首次作為總統訪問以色列,並不完全是歷史巧合。正如國際輿論紛紛指出,華盛頓目前以極為低調的態度紀念伊拉克戰爭,而奧巴馬的整個中東政策,也可以用“低調”一詞予以概括。

  美國傳媒披露,奧巴馬這次訪問的重點議題,不是持續半個多世紀的以巴衝突,而是圍繞伊朗核爭議和敘利亞內戰的“區域威脅”。這顯示奧巴馬的重點乃是“維穩”,盡量維持區域現狀,而再無四年前把以巴衝突作為頭號任務的豪情壯志。《大西洋月刊》因此把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形容為“最低限要求”(minimalist)。白宮至今對敘利亞內戰的反應,也遵從這一“最低限要求”。

  這一低調中東政策的驅動因素,當然是奧巴馬政府面向亞太的戰略樞軸轉向。但是因為這一戰略轉向正好與中東地區本身的歷史性演變重叠,使得奧巴馬中東政策可持續性頗成疑問。

  自從所謂“阿拉伯之春”以來,大中東真正進入了“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時代,西方列強在奧斯曼帝國崩潰以後劃分制定的政治地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兒子從軍在伊拉克陣亡的美國歷史學家安德魯.巴塞維奇(Andrew Bacevich),在《華盛頓郵報》上認為這是21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標志伊斯蘭世界擺脫外部控制和幹預,開始決定自身的命運。

  然而奧巴馬首訪的以色列,卻正是西方強加於阿拉伯世界的最大痛楚。《華盛頓郵報》本月18日的社論,特地提到奧巴馬在2009年開羅演說中,“不經意地”承認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是以色列立國的法理基礎。這正是我多次提到的阿拉伯世界的最大怨恨:西方基督教文明自己的反猶主義歷史罪孽,卻要無辜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來“買單”。這次奧巴馬會特意參觀所謂“死海古卷”展覽,轉而凸顯猶太人對離開近兩千年的巴勒斯坦故土的歷史訴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