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早社論:大陸對台展現政治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8:58:26  


25日下午14時30分,到訪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鬱琦正式會面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大陸對台展現政治自信》,社論說,經歷了太陽花學運衝擊的洗禮,大陸這回採取靈活身段予以讓步,不但在現實上有利於為日後兩岸正式的政治談判鋪路,更展現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心。

  作為兩岸分治65年以來中共官階最高的訪台官員,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行,除了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更有實質上的政治效果。他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會晤,達成了具政治意義的收獲——雙方對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達成高度共識”,且還將納入人道探視的職能。張志軍繞開敏感的台北市,把行程重點放在台灣政治中心以外的東南部,也是要將政治觸角伸展到台灣草根,尤其是中小企業者、農漁民、青年學生、大陸配偶等基層民眾。

  自國民黨籍的馬英九在2008年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之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對抗狀態,開始進入了合作的良性互動。大陸當時對台的基本政策,就如同對待香港一樣,在經貿上主動讓利來籠絡人心,推出不少優惠台商的措施,後來更以正式簽約的方式,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讓惠台措施制度化。隨著經貿關係的深化,以及兩岸交流因直航而日趨頻繁,大陸也在國際上緩解對台灣的外交封鎖,使得兩岸關係的整體氛圍呈現出積極的態勢。

  持平而言,台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歡迎大陸對台灣所表現出的善意。但是,隨著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總統後,由於執政績效不彰,社會貧富差距惡化,年輕人就業前景欠佳等一系列內部因素,民意對政府的不滿,也波及了台灣的兩岸政策。台北無法自主開拓經濟機會,一味依賴對岸的善意,也引起了部分台灣民眾的憂心。與此同時,北京在面對香港要求普選特區首長的強烈民意時,因處理手段不夠靈活所引發的陸港對立,更刺激了台灣民眾對自治現狀,可能因兩岸經濟整合而流失的焦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