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度:下一個全球製造業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2-05 10:46:06  


 
  2008年前,印度經濟獲得了9%的高速增長,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增長下跌到6.7%,後來又回升到7%、8%,2011、2012年又接連降到4.9%,2013年繼續降到4.7%。莫迪總理上台後,大刀闊斧提出了十多項改革目標,立言要把21世紀變成印度的世紀,要把印度變成一個強大國家。特別高調啟動“印度製造”計劃,提出將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製造中心”。據印媒報道,“印度製造”是莫迪親自操刀為振興本國經濟量身定制的關鍵性計劃之一,旨在以加強製造業為突破口,為成就世界強國“夯實基礎”。為此,新政府將首批25個行業列為重點,承諾將簡化行政審批手續並提供一系列相關配套優惠政策,以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將印度經濟拉回快速增長軌道。

  在莫迪總理的努力下,2014年印度經濟表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增速上升至5.8%。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及2016年前景》報告預計,2015年印度將引領南亞地區經濟增長達5.4%,將創4年來新高。印度經濟總量約占南亞經濟總量的70%。

  如果不考慮基礎設施與監督管理的障礙,印度具備成為製造業巨頭的幾乎所有的關鍵因素:人口紅利、具有吸引力的國內市場、運輸與勞動力上的比較優勢、對美元相對較低的匯率,以及低政治風險。印度人民黨正在醞釀大幅修訂過時的勞動法,並在2015財年的國家預算中對製造業採取刺激措施。

  不過,印度經濟也有致命的短板,想在短時間內取代中國而成為“世界工廠”,似還不太現實。根據德勤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印度目前的製造業競爭力位居全球第四,預計到2018年,印度將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強國。雖然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使得印度的製造業頗具吸引力,但是,落後的交通與供電網絡等基礎設施與複雜的監管環境以及低下的管理效率,已成阻礙製造業增長的致命因素。據世界銀行新近發布的報告,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印度的營商便利環境僅位列第134名。塔塔集團董事長塞勒斯·密斯特里也坦言,印度製造業要吸引外資必須更新基礎設施、加強能源和物流系統。而印度經濟學者夏爾馬則對於印度的“人口紅利”持異議,“印度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多數受教育程度和技術素質不高,政府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提供勞動技能培訓,他們反而會成為製造業發展的瓶頸。”

  更何況,印度最近大幅上調經濟增速,只是計算口徑上的“溢出效應”,一夜之間從持續停滯到強力復甦,究竟有多少實質性增長似也不無疑問。

  作者:蔡恩澤 系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財經媒體專欄作家 

  原標題:印度已具備成為製造業巨頭的所有關鍵因素 2015-02-05 02:12: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