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關係如何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7-12-03 00:13:15  


 
  兩岸關係政治定位問題的由來

  1949年以來,由於冷戰時期特殊的時代背景,海峽兩岸隔岸分治,無法統一。如諸多專家分析的,當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都堅持自己的代表權,也就沒了脫離“一個中國”之虞。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民意的使然,海峽兩岸逐漸開啟了交流和互動。台灣方面終止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開放了大陸探親,1990年成立“國統會”、“陸委會”這兩個處理大陸事務的最重要機構,1991年通過“國統綱領”、1992年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些做法強調謀求“中國”統一的主張,也正視分裂分治的客觀事實。進而兩岸半官方機構海協會與海基會於1992年通過協商確立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九二共識”,並於1993年在新加坡進行“辜汪會談”,開啟了兩岸交流的全新局面。

  然而自1999年以來,台灣內部政治立場發生重大改變,先是台灣前領導人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調,續後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言論,各種偏離“一個中國”軌道的運作導致台灣分離主義泛濫與“台灣意識”抬升構成對中國主權的衝擊及挑戰,政治定位的分歧更讓兩岸關係陷入一個難以解脫的政治困局。

  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承認以“一個中國”為基礎的“九二共識”,這使得兩岸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實現兩岸“大三通”、順利簽署ECFA早收清單與MOU等多達23項的協議,正是通過經貿的廣泛與深度合作發展,讓兩岸有了更多利益互補和交流融合的機會。而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以來,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重新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可見,兩岸的政治僵局緣於政治定位的分歧,因此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問題不可避免地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瓶頸。

  筆者綜合兩岸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簡要梳理出這一重大議題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同時覺得探討這個問題時,既要看到兩岸主要領導人的觀點,也要顧及兩岸學界的觀點異同,更要聚焦在這個問題背後的核心利益,才能找到關鍵分歧,為今後兩岸政治統合提出一個可行的共同支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