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合作抗災的主要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5:34:57  


四川台灣攜手抗災:2009年7月15日,四川省黃小祥副省長(左)在災區向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介紹重建情況(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未來兩岸合作抗災能否取得實質進展,既取決於台灣不同政治勢力之間能否達成足夠共識,也取決於兩岸在政治軍事互信方面能否取得實質突破。”學者王偉男今天撰文“兩岸合作抗災的主要障礙”,論說如下:

  此次日本空前的強震、海嘯和核事故發生後,海峽兩岸的民眾和當局都極為震動。在台灣,在野的民進黨借機質疑馬政府的核能政策,順便為即將到來的大選造勢。馬政府也趕緊採取行動,確保核電站的安全,並借以穩定人心。

  在大陸,總理溫家寶緊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暫停新的核電項目審批,並下令對現有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在民間,上海、浙江、江蘇等地民眾出現搶購潮,導致大小超市和商店的食鹽、碘片一度斷貨,人心惶惶可見一斑。

  此間,海峽兩岸如何在應對此類天災人禍方面進行合作,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台灣泛藍媒體呼籲兩岸建立核安全通報機制。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也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兩岸專業機構在核能安全方面的交流渠道一直是暢通的”。

兩岸合作抗災的必要性

  毫無疑問,海峽兩岸文化相承,語言相通,地理相近,經濟社會也日趨相融,絕對有必要、也有條件在抗擊各種災害方面展開合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日益嚴峻,各種極端天氣事件頻頻發生,給兩岸人民帶來嚴重災害。兩岸之間進行充分、有效的抗災合作,絕對是兩岸人民之福,中華民族之福。

  事實上,關於兩岸如何在應對各類災害方面進行合作的話題,早在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久,就已經浮上水面。以台大教授張亞中為代表的部分泛藍學者,一直奔走在兩岸之間,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探討和呼籲。但根據筆者掌握的情況,目前兩岸合作防災救災的議題,仍處於研究階段,並沒有實質性或制度性的官方安排。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