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地人為什麼“難管”?

http://www.CRNTT.com   2011-07-11 10:28:25  


某地對“人口倒掛村”進行封閉管理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訊/7月7日上午,廣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召開會議,通報“6.11”增城大敦村聚眾滋事事件,總結教訓。增城新塘鎮長書記被問責免職。

  與前不久發生的潮州打砸燒事件一樣,這兩起群體性事件都是涉及外地人與本地人矛盾的。外來人口管理難,易引發社會矛盾,這似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若始終把“管”作為對待此類事件的思路,恐怕會陷入“越維越不穩”的怪圈。

  ■ “新土客矛盾”

  >>>史無前例的人口倒掛

  遷徙,是人類史上的常見現象,中國歷史曾有過許多次大規模的遷徙,但像如今這個時代,內地農民工大規模遷徙至沿海城鎮的力度,仍是史上所未有。

  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許多城鎮化農村,出現了本地人與外來人口倒掛的現象,而且情況十分十分嚴重。廣州增城的新塘鎮與大敦村,就是人口倒掛的典型代表。在新塘鎮,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比是2:1(50萬:22萬),在大敦村,這一比例更是高達11:1(8萬:7000)。

  成千上萬的外來務工人員,懷著改變命運的渴望,從落後的老家來到東部沿海,期待能融入一個新的社會,然而意料不到的是,外地人本身幾乎就構成了城鎮的全部。

  然而,他們雖然占據了人口的多數,但他們不是城鎮的主人,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相反,他們還要面對本地人警惕的目光,他們是城鎮的邊緣人群。

  在古代,這叫做“土客矛盾”。清代晚期,“土客矛盾”曾在沿海地區釀成過規模極大的衝突。如今,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又構成了新的“土客矛盾”,而這次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外地人在人口比例中占的是如此之大,但其在本地人面前的“弱勢”卻如此顯著。

  >>>本地人的優越感自哪裡來

  戶籍絕不是把本地人與外地人區分開來的唯一因素,但毫無疑問是一切不平等的基礎。沒有本地戶口,則難以享受到戶口帶來的一切福利——住房、教育、醫療、社保等各方面的區別對待,反而往往要繳納暫住費、暫住人口管理費等本地人不需要的生活成本。例如有的地方,外地人摩托車除了要依法上交警的號牌外,還要花幾百元,加掛一幅“村牌”,才能在村內通行。還有“衛生管理費”、“綜合管理費”、“治安聯防費”,等等。外來工子女上學要交贊助費就更不在話下。而在收入方面,即使外地人與本地人做的是同樣的工作,也往往同工不同酬,差距可達數倍之多。

  此外,在這些城鎮化的鄉村,本地人幾乎家家或多或少都有財產性收入,比如出租物業、村集體分紅。在就業方面,一部分人自己當老板,一部分成為鎮村工作人員,差一點的也能在親戚的廠里謀一個管理崗位,或者做點小買賣。技能實在低下的,還可以建個家庭手工作坊,承接企業外包加工,除了企業支付正常的加工費外,還由鎮政府或村集體補貼加工資。

  在政治上,本地人更是占據絕對優勢,因為外地人沒有戶口,甚至往往沒有進入權力機構的資格——本地人把持著城鎮及城鎮化村莊的重要職位,像治安隊這種幾乎全部由本地人擔任。本地人的強勢地位和優越感,就是來源於他們的經濟地位和政策特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