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緬甸銅礦事件背後的政治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2-12-20 11:34:23  


 
  學生和僧侶的結合是緬甸社會運動的一個特色。2007年,緬甸油價突然大幅度上漲,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當時,一些大學生就成立學生會開始了政治活動。隨後數以萬計的僧侶就走上了街頭。從要求降低物價逐漸改為要求軍政府下台。“金黃色革命”最後被軍政府武力鎮壓而告結束,許多學生與僧侶也被投入大牢。

  2012年初,這群2007世代的學生和僧侶被釋放出來了。然而在88代學生領袖與昂山素季的面前,他們顯得黯然失色。此時萊比塘銅礦事件的出現成了他們重要的政治籌碼——為人民的權益而鬥爭。縱觀銅礦事件的發展,可以發現與2007年“金黃色革命”的發展邏輯是一樣的:先是在2007世代學生的主導下將土地賠償糾紛升級為環保與政治問題;然後再由僧侶出動向政府施壓。遺憾的是政府也採取了與2007年相同的措施——武力驅散。

緬中成眾矢之的

  武力並未使事件結束,相反卻引入了更多的政治勢力,使事件從此徹底政治化。緬甸政府從始至終將此事定性為非法示威活動。昂山素季發言小心謹慎。88代學生組織拒絕參與特別調查委員會。而在北方與政府交火一年有餘的克欽獨立軍、在西部面臨著種族、宗教騷亂的若開民族進步黨強烈譴責政府的武力行動。東北部撣邦作為中緬貿易的最大口岸,撣族民主黨、禪族民主同盟(1990年大選僅次於民盟的第二大黨)此時卻聯合聲明撣邦尚不需要引進中方投資。所有的行動都說明銅礦事件已成為各方勢力撈取政治利益的資本,而緬甸政府與中資企業成為眾矢之的。

  緬中兩國都應從此事中獲取經驗。如何平衡各方勢力,以確保政治和社會穩定將成為緬甸政府今後的重要任務。中國也應反思,改變以往粗放式的投資以及高高在上的“恩人”心態,與緬甸各方勢力建立良好溝通。

  毫無疑問,萊比塘銅礦事件考驗著昂山素季與緬中兩國政府的政治智慧。其結果如何將會對緬甸未來的政治走向、投資環境與緬中關係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作者曾任緬甸《金鳳凰》報編輯部主任,現為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研究生。

相關鏈接:中資緬甸銅礦在遭抗議 

  2012-12-19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緬甸當地民眾再度抗議中資銅礦項目

  近幾月,緬甸北部蒙育瓦的中緬合資萊比塘銅礦持續受到當地村民、學生和僧侶的抗議。法新社12月18日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緬甸北部再度發生反對中資銅礦企業的抗議。

  一位參加抗議活動的僧人通過電話告訴法新社,在蒙育瓦有約200名當地居民在公路旁舉行了和平示威。他還說,自12月12日以來,抗議者就在路邊搭起了帳篷。數周前這裡的示威活動曾被緬甸警方鎮壓,有數十名抗議僧人受傷。

  事後有關部門作出了道歉,並組成了一個由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為首的委員會調查此事。當地人權組織呼籲銅礦停產,進行土地征用以及環境影響的評估。

  據了解,該銅礦項目由萬寶礦產(中國)有限公司負責。作為亞洲最大的濕法煉銅工程,萊比塘銅礦是中緬礦業合作的大手筆,總投資超10億美元。

  針對外電有關當地人抗議萬寶公司破壞耕地、污染水源、褻瀆佛教寺院的說法,環球網此前趕赴緬甸採訪了解發現並不屬實。就法律而言,萊比塘銅礦所在地區早在2001年被緬甸政府劃為國有礦用地,搬遷、用地的賠償標準,均由緬甸各級政府、經控、當地民眾共同議定。而萊比塘銅礦礦山上的一處佛教遺址外形完好,立於山包之上,周圍山體已被挖平,與外媒報道情況亦不相符。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擁有三大國際標準認證,絕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該項目之所以面臨巨大“民憤”,與緬甸國內的政治轉型是分不開的——一系列緬甸民主勢力開始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角,他們需要“搭台唱戲”,爭取國內外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