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一切為了培植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5-09-29 04:26:15  


中國最高決策層連日關於改革開放的重要表態及陸續推出的具有指標意義的改革措施,在相當大程度上預示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蓄積力量,為下一個發展周期的展開作關鍵性布局。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中國正在全力推進改革開放“2.0版”。

  習近平主席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時,表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的決心不可動搖,全球可以期待中國在若干領域出台重大經濟改革措施。而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會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就中國政策取向發表了九點意見,並再次重申中國致力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將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中國將繼續在市場、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對外開放、民生等領域集中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實的改革方案。上述講話向外界傳遞的信息再清楚不過:中國經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下降壓力,但即便遇到再大的阻力和困難,中國都不會在改革開放問題上走回頭路。

  時間再往前推一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這次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兩項與對外開放相關的政策:《關於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和《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其中的負面清單制度不僅是對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對外資開放的重要制度基礎。

  而作為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首要負責人,李克強總理上周在會見來華出席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的英國首席大臣兼財政大臣奧斯本時,表達了中國最高決策層推進金融改革的堅定決心,尤其在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所展現的決心、意志和能力。

  文章認為,中國最高決策層連日關於改革開放的重要表態及陸續推出的具有指標意義的改革措施,在相當大程度上預示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蓄積力量,為下一個發展周期的展開作關鍵性布局。深層次改革和關鍵領域的開放若能取得根本突破,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機制,亦是穩步提升國際行為空間的基礎性保障。

  事實上,無論是備受關注的《關於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的出台,還是價格機制改革路線圖的日漸清晰,乃至更具操作性意義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即將上線運行。每項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極為艱難的啃骨頭過程。誰都知道,深層次改革的最大阻力來自於既得利益集團,來源於仍然強大的地方保護主義,尤其是中央與地方的非合作性博弈。而開放是中國占據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的內生性要求。概言之,當前中國所做的,並不是為了迎合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訴求,而是清理經濟發展沉屙,尋找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關鍵之舉。

  眾所周知,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是一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非充要條件。主流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是人類經濟史上的最佳經濟制度,是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首要因素。而由大多數官僚機構把持的經濟體制,即使有良好的意圖也不可能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因為這些官僚機構或者因政治而分心,或者過分熱衷於完美的解決方法。但是,世間並不存在徹底的自由市場經濟。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大蕭條對世界經濟的重創,自由主義經濟曾遭到徹底毀滅。純粹的自由主義幾乎沒有任何捍衛者,因為沒有一個政府敢於宣稱對經濟能夠做到徹底不干預。因此從那時直到今天,以政府的積極作用作為穩定機制的凱恩斯經濟學依然有較強的生命力。但即便是凱恩斯,也堅決反對國家對經濟的不當干預。因此,政府存在的價值,不僅在於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亦是營造良好市場生態的最重要依靠。

  長久以來,世人一直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在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或者說是政府主導下的投資與出口,但最近三十餘年的實踐證明,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本身並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而經濟生態是不允許被輕易刺激的。另一方面,從資源禀賦和市場空間來看,儘管中國的人口、勞動力資源、市場為經濟中高速增長提供了莫大的可能性和空間,但卻很難自動孕育出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國內有學者一直倡導的“後發優勢”,現在看來,也只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可能條件。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來源於技術的內生性進步與人力資本的積累。而就真實世界裡的表現來說,對市場主體營商禀賦的激活是中國保持持續增長的關鍵突破口。事實上,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三十多年來並未成為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推手,倒是實體經濟部門在問題叢生的金融體系下實現了高速增長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所有研究中國經濟的人深入考究的問題。其實,從過往三十多年經濟增長的構成要素來看,得益於政府對民營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得到了顯著優化,中國民間長期被壓抑的營商禀賦終於被激發出來,加上FDI的推動,以及在民營、外資企業的效率輻射和競爭下,國有企業本身經營效率的不斷增進,共同構成了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動力。

  文章指出,中國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既有增長結構越來越難以支撐中高速發展的要求,而新的增長動力尚在孕育之中。改革每向前深入一步,都有可能遇到更大阻力,而阻力往往來自於原先的改革支持者和推動者。另一方面,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與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出現倒掛。不斷上升的系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經濟發展成果極有可能被某一金融事件引爆之後摧毀。今天的中國經濟很脆弱,很難經得起一次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的折騰。因此,我們亟須強化中國經濟繁榮的動力機制,不僅要致力於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更要建立一種能使經濟保持活力的增長機制,保證市場主體的營商禀賦得到持續有效的激發,以避免經濟出現非制度性衰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2.0版”改革開放,其戰略價值,在於尋找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