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智庫評析:擔心中國經濟崩潰是杞人憂天

http://www.CRNTT.com   2016-02-21 14:44:32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18日發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的文章稱,擔心中國經濟崩潰是杞人憂天。原文編譯如下:
 
  有一種擔憂情緒正在全球市場蔓延:一場發生在中國的金融危機可能會擴散至全球範圍,其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
 
  這種中國崩潰論描繪了如下場景:由於中國經濟放緩,2008年以後因經濟刺激項目產生的大量債務成為壞賬。試圖挽救經濟的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希望以此推動貿易。企業和家庭爭搶著將手中的現金和存款兌換成外幣,迫使政府動用3.3萬億美元的儲備保衛人民幣。人們對金融體系失去信心最終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停滯。
 
  這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連鎖效應。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最大的鐵礦石、銅和機床市場。蘋果、寶馬、通用電氣和通用汽車的盈利都會下降,大宗商品出口國將會陷入衰退。儘管這種關於中國危機的說法聽上去貌似有理,但是它並不會發生。對此,有三個簡單的理由。
 
  首先,北京沒有理由突然讓人民幣貶值。當前是全球貿易減速時期,中國經濟正在贏得市場份額。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創下600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如果中國真的要讓人民幣貶值,那麼越南和泰國這些競爭對手會迅速讓各自的貨幣貶值。中國從貨幣貶值中獲得的積極影響將非常有限。
 
  第二,中國的金融部門實際上依然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因此,中國不可能出現巨額的資本外流。誠然,201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使其成為可用於政府間交易的官方貨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對於跨境資本活動的管制會放鬆。
 
  根據計算,因為“熱錢”的流出,中國央行的貨幣儲備已經流失了5000億美元。但是,案例研究顯示,這些外流中的大部分並不是家庭導致的,因為家庭沒有能力實施如此大規模的交易;也不是外國公司造成的,它們受到了嚴厲的政府管制。
 
  因此,投機者最有可能是擁有海外分支機構的大型國內實體。目前的反腐運動可能會將重點放在這種行為上,從而減少這種類型的資本外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