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發展六大規律及未來趨向

http://www.CRNTT.com   2016-03-15 08:14:57  


世界上沒有一個最好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體制,只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建立在對“十二五”發展經驗的全面總結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作出的回答是:“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前線》雜誌發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文章表示,認識中國經濟規律可以使我們把十分難以理解的秘密,變成十分簡單明了的道理。歷史告訴我們,以往的失敗就是自己瞎折騰,未來的中國之路不能再瞎折騰。認識並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就不會瞎折騰。

  一、認識規律

  文章稱,世界上沒有一個最好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體制,只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一直在探索並將繼續探索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之路,是一個不斷挑戰與不斷應戰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如果要真正地認識和理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路,需要認真地思考和總結已經展現給我們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呢?怎樣反映過去六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這一規律的總體認識?這包括幾個方面: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是認識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本國情依據。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作出了明確的判斷: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中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並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世界後列。此時中國是世界上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也屬於世界低收入水平、低人類發展水平國家。該報告還前瞻性地指出:中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指出,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中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當前,中國已進入世界上中等收入階段、高人類發展水平(人類發展指數HDI指數大於0.700)階段。未來時期,中國將向世界高收入階段、極高人類發展水平(HDI指數大於0.800)階段邁進,儘管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時期,但是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既不同於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也不同於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相融合、相促進的一種新型社會主義經濟,這就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定義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即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中國作為世界性現代化進程的後來者,直到五十年代初才開始發動工業化和現代化。它的初始條件、發展起點和發展過程既不同於西方的私人現代化,也不同於蘇聯式的國家經濟現代化,而是經歷了先是五十年代的國家工業化,改革開放後的混合工業化,這包括城鎮工業化與農村工業化(鄉鎮企業)、國家工業化(國有經濟)與私人工業化(非國有經濟),再到21世紀以來的“新型工業化”(工業化與信息化),以及“四化同步”,即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未來還是“五化同步”,包括了“綠色化”。這意味著中國不僅要同時完成發達國家花費幾百年時間所先後完成的“四化”,還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完成並創新中國特色新型“五化”。

  創新發展、跨越發展。中國一度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落伍者,曾是“一窮二白”的國家,又作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趕者,是實行自主創新政策的極少數發展中國家之一。六十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跨越式發展和自主創造發明的思路。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實行了“科技立國”戰略、“科技興國”戰略、“自主創新”戰略,現在又在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歷了通過對外開放實行“拿來主義”方針,利用了“後發優勢”,鼓勵本國技術再創新(包括引進創新、模仿創新、集成創新等),提倡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實現了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發明專利申請第一大國、國際發明申請專利第三大國,從世界現代科學技術的追趕者成為創新者、並駕齊驅者,在某些方面正在成為引領者,並為21世紀世界重大科學發現、技術創新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先富論”到“共同富裕論”。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觀存在的,既要利用不平衡性,又要解決不平衡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先富論”階段(1978-2001年),以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提出“先富論”為標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現代化“兩步走”為核心目標,並如期實現了這一目標;二是轉向“共富論”階段(2002-2020年),或向共同富裕方向的過渡階段,以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為標誌,逐步消滅貧窮,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代”,再到黨的十八大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代”;三是2020年之後全面邁向共同富裕階段,即“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階段,可以簡稱進入“共富時代”。這是中國道路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發展主題、最核心的發展目標和最大的發展任務。

  對外開放,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對外開放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國策,建立開放型經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從1978年之後,先後經歷了從封閉到半開放,再到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全面開放;從採取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資,讓世界投資中國,到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實行“一帶一路”戰略,讓中國投資世界;從建立外向型經濟到建立開放型經濟,再到建立開放型世界經濟;從參與地區治理到參與全球治理,帶頭大力推動世界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服務便利化(特別是帶頭推動互惠簽證)和互聯互通,並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29位;到2013年,中國取代美國從1913年以來世界第一大貿易體的地位,已成為世界140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處在世界經濟舞台的中心。一個與世界共命運、共成長、共繁榮的中國,其自身的定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發動機、世界宏觀經濟的穩定器、世界貿易(貨物和服務)的最大市場、世界創新的最大貢獻者、世界經濟治理改革的領導者。

  因此,經濟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經歷了六十多年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的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對中國現代化與經濟發展這個“自由王國”的改造,越來越符合中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展規律這個“必然王國”,至少縮小了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斷減少失敗的概率,大幅度提高成功的概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