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觀察兩岸關係 兩個基礎性視角

http://www.CRNTT.com   2016-05-05 00:17:07  


觀察兩岸關係繞不開兩個基礎性視角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兩岸協創中心博士後王貞威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觀察兩岸關係的兩個基礎性視角》,作者認為:“觀察兩岸關係繞不開兩個基礎性視角(basic view):一是物質性因素和觀念性因素的關係視角,即哲學上所謂的“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如何處理二者的關係,決定觀察者如何看待兩岸關係中的核心問題;二是施動者和結構之間的關係視角,這是社會科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析架構,也有稱為‘行為者—結構’,‘歷史主體—結構’等。此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環節,即‘互動性實踐’,它的作用和目的,在於實現施動者之間主體間性的建構,即由各有主體,到共有主體的實現。”文章內容如下:

  思維與存在的關係視角

  首先,就第一個視角思存關係而言, 如何處理二者關係,仁智之間各有不同。哲學自古就分離為唯物主義(materialism)和唯心主義(idealism)兩種認知傳統。進而也就誕生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大多數學者對世界的認知都可歸為兩種世界觀的一種,是一種二元論思想,即心物二元;也有些是雙面論(dualism,一體兩面),即把心和物作為某一實體的不同屬性的彰顯。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也試圖調和心物關係,在立足於物質存在的基礎上,盡可能彰顯社會建構的作用,認為人的觀念意識系統是在社會互動中建構,並具有主體間性,同時建構出來的這種結構,可以規約行為者的觀念認知,進而影響其行為邏輯和價值判斷。該理論凸顯文化對物質屬性界定和世界感知中的主導性作用,同時又強調在進程中基於實踐行為的文化可變遷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