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中評論壇:民進黨政府政策走向評析

http://www.CRNTT.com   2016-08-17 00:08:26  


 
  張國城:需注意台灣民意在發生轉向

  剛剛耀南兄講到的歷史故事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起源就是明武宗很年輕就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最後是引他的堂叔(興獻王朱祐杬)的孩子(朱厚熜,武宗的堂弟)來即位,為明世宗。明世宗登基後尊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興獻皇帝”,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改為“皇伯考”,這就引發了明朝帝系的更改,因為明朝帝系在明成祖時期就曾改過,所以皇室對改動帝系非常在意。因為明孝宗被尊為皇伯父,那追溯到之明憲宗等一系列帝系就全部更改,讓這一系的子孫很不滿,因為將來他們封爵等各方面貴族的待遇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當時爭議非常大。不過後來在寫作明史的時候,認為興獻王畢竟是已經死了,所以尊他是“興獻皇帝”,不過是一個空的名號,之後還是可以在宗法上做一些解釋。因為後來在明朝之後,清朝也發生過同治皇帝無子而由光緒帝繼位,關聯到如何認定帝系的問題。

  這點與目前“九二共識”的爭議比較類似,因為“九二共識”實質是在爭論到底誰承繼、代表中國的問題。如果說“九二共識”還要加入“一中各表”的話,其實就在於說中國的政體還是要從“中華民國”算下來。所以北京方面一直在九二共識議題上不願意談“一中各表”,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正統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所以就不需要有各表的問題。

  回顧歷史,今天其實在台灣社會中,恐怕只有國民黨或統派還比較在意這樣的歷史傳承,大部份台灣選民已經習慣於“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只是在於要不要宣佈法理獨立,還是宣佈與中國永遠脫離關係,這個目前還沒有完全的共識。但至少關於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認知,態勢是比較明顯的。

  獨派為什麼對蔡英文就職演說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蔡英文只是用不同的話術來包裝“一個中國”四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也有人在解讀蔡英文是用不同的話術來包裝“台獨”,這就是思考的角度差異,也就是各自解讀。兩岸經常在乎善意這兩個字,事實上如果北京方面不管是誰執政,統一中國的願景跟作為若還是不變,其實有無善意就不重要。我認為未來台灣的執政者也會逐漸體會到這一點,也就是說今天台灣的表述,不管大陸認為是善意或不是善意,就算認為是善意,難道大陸統一台灣、統一中國的意念就會改變嗎?很明顯不會。換句話說,如果大陸根本的戰略意向沒有改變的話,兩岸只是在於什麼時候翻臉的問題。既然這樣,現在針對蔡英文的演說,大陸滿意與否,其實並不重要。

  尤其是台灣現在民意已經逐漸轉向,對於“中華民國”體制,對於所謂的外來政權的重新思考,甚至解殖概念的出現,在新一代選民中越來越普遍。比如在520當天唱“中華民國國歌”時,很多人不願意站起來。對於就職大會中表演的節目,很多人認為過於凸顯了“中華民國”作為外來政權在台灣“好”的方面,但是對於在這塊土地上曾有的不當政策,沒有嚴厲批判。

  台灣下一代的人已經不在意統獨,而在於對“中華民國”體制根本的質疑。越來越多人對“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表示反對,而且這些反對的人基本上是獨派或者是年輕人,他們認為“台灣不是‘國家’,台灣現在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國家’”。在這樣的看法之下,他們更加不會注重北京方面的看法,也更加不會希望台灣領導人去在意所謂中共的善意。我認為這個情況在未來四年中還是會凸顯出來。以上是我的簡單報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