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專論:中國正視糧食安全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05:21  


 
  另外,由於品種和種植技術等原因,中國的大豆產量始終在低位徘徊,各地大豆畝產基本上都在150公斤以內,2021年平均僅為130公斤,而2015年美國的大豆畝產平均為213.3公斤,比中國高出63.8%。另外就榨油而言,美國大豆的出油率比國產大豆約高出2個百分點。別小看這兩個百分點,對榨油廠而言,其效益就差多了,於是導致中國各地的油脂廠“嫌貧愛富,”不願收購國產大豆而爭相進口美國大豆。由於美國大豆的規模效益明顯,從美國運抵中國港口的大豆到岸價居然比中國國產大豆還便宜。由於種植大豆效益不高,中國農民都不願種植大豆,而願意生產性價比更高的玉米,這一狀況導致中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始終無法明顯增加。

  即便中國還有足夠的各地可用於生產大豆,水資源也是一個重要制約。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而生產1公斤糧食約須1噸水,那麼增產1億噸大豆須消耗多少淡水,這筆帳並不難算。所以,從以上各種因素分析,中國進口大豆是別無選擇的,問題在於進口量和依存度應該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內,這是由中國的根本國情所決定的。

  其實,除了大豆以外,近年來中國的玉米進口量也出現了激增勢頭,因為玉米也是一種重要的飼料。2021年中國玉米進口量猛增至2735萬噸,增幅高達152.2 %。這顯然與去年養豬生產的強力反彈直接相關。去年全國的生豬出欄數為6.71億頭,增幅高達27.4%。大豆屬於油料作物,還不在穀物範圍之內,而玉米卻是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去年的進口量遠遠超過了配額。玉米進口量的有增無減,顯然影響到中國政府一再強調的“糧食安全”這一戰略目標,這對中國而言顯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正因為如此,增加大豆播種面積才會成為一個“重大政治任務”。與此同時,控制玉米進口的激增態勢,也是絲毫不可掉以輕心的。去年大豆進口量出現回落,根本不是需求下降,而是中國各榨油廠的利潤下降,這些廠家不願再繼續進口增加虧損,這才暫時止住了大豆進口持續猛增的勢頭。今年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後能否有效繼續將大豆進口量控制在1億噸以內,尚待實踐檢驗。

  從2004年以來,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已從此前的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尤其是從2009年以來,農產品貿易逆差明顯擴大,截至2020年這一逆差已增至947.7億美元。由於去年糧食進口量猛增了18.1%,農產品貿易逆差大幅度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定局。

  但20多年來四川省農業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又迎來了柳暗花明的局面,這就是“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如果全國80%的玉米種植面積採用帶狀間套種植技術,則可望增產大豆5544萬噸。玉米是高秆作物,而大豆是矮秆作物,四川省已多年試行兩者套種,每畝玉米耕地可增產大豆100-150公斤,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升了糧食安全系數。對此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大對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

  由於糧食安全事關重大,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們要利用‘兩個市場’,但必須有一條安全底線,超過這條底線就要亮紅燈。”隨著中國對飼料需求的有增無減,今後如何控制大豆和玉米進口的持續增加,對中國農業部門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嚴峻的挑戰。能否成功應對這一挑戰,將直接關係到能否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