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朱松嶺: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核心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00:14:38  


 
  朱松嶺表示,第二階段的復雜歷史經緯是:國際方面,李登輝訪美引發的台海危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美方認識到穩定的兩岸關係才符合美國在西太平洋沿岸的利益,表示樂見兩岸和平協商,進行建設性對話,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李侃如甚至在1998年提出兩岸中程協議。美國鼓勵兩岸互動的態度無疑對是兩岸創造突破僵局的良好國際範圍。兩岸方面,大陸領導人明確表示,“台灣不管誰當權,我們都歡迎他來大陸談,同時,我們也可以到台灣去。但是,對話談判要有個基礎,就是首先必須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這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大陸對兩岸互動的原則、基礎、內容等都做了明確的闡述,這種情況下,就看台灣當局如何表態了。台灣方面,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將兩岸關係再次推向風頭浪尖、兵凶戰危。2000年擁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贏得了台灣當局領導人選舉的勝利,兩岸關係未來更加撲朔迷離。為避免兩岸形勢發生難以預料的衝突,兩岸雙方都在積極尋求共同接受的表述。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徐博東所長訪台期間就曾提出“九二年共識”的概念。2000年4月28日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用“九二共識”表述“一個中國”。之後,由於李登輝的批評,加之民進黨等綠營勢力也對“九二共識”進行抹黑,這一概念在島內和兩岸並沒有立即發揮影響力。

  李登輝是對“九二共識”這個概念不滿,民進黨則是認為祗有“九二會談”或香港會談,沒有“九二共識”。這兩種態度都是值得商榷的,民進黨的態度更是別有用心。“九二共識”跟“九二會談”都有歷史事實,但是二者並不完全相同。“九二會談”是指兩岸雙方通過兩會在香港有會談這個事實,這是客觀的,不容否認,目前兩岸雙方及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各政黨均對此事實沒有任何的否認態度。“九二共識”也是客觀的歷史事實,是指兩岸雙方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未來共同努力實現國家統一這兩點核心意涵有共識,這是在兩岸雙方提出的八套方案中白紙黑字載明瞭的,也是不容否認的。民進黨不認可的不是“九二會談”,而是“九二共識”,他們認為祗有會談,沒有共識。原因在於,共識得有表達的載體,當時並沒有兩岸雙方簽字蓋章確認的“共識”,因此不予承認。但是,這種共識是中國傳統的組成部分,是被中國歷史認可的方式,就如同“貞觀之治”等歷史一樣,早就有“貞觀之治”的事實存在,名詞則是後來總結出來的。不能因為否認後來總結出來的概念,就否認概念所涵蓋的歷史事實。

  朱松嶺指出,第三階段的復雜歷史經緯是:國際方面,在小布什執政期間,由於“9·11事件”之後小布什政府重新將中國視為戰略合作者,更由於陳水扁在任時成為“麻煩製造者”,美國開始從對島內政黨不偏不倚的態度改為期待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兩岸方面,大陸高度關注第一次上台執政的民進黨的言行,關注民進黨籍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的言行,這一階段,大陸在打擊和遏制“台獨”方面絕不手軟,在謀求兩岸共同反獨方面也有著合理的期待,因此,兩岸以反對和遏制“台獨”為共同目標的力量走到一起成為歷史的必然。台灣方面,由於陳水扁當局不斷操弄“法理台獨”,不但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更引起島內泛藍政黨和民眾的強烈不滿,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均紛紛拋出議題,希望登陸緩和緊張局勢,謀求兩岸和平。國共兩黨領導人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實現了破冰之旅,達成了國共五點共同願景,贏得了兩岸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此後,親民黨、新黨領導人紛紛來訪,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黨實現了良性互動,兩岸緊張的局勢得到緩和,島內“急獨”的環境得到改善,在這一勢頭推動下,2008年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執政。馬英九上台後,明確了台灣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堅持,“九二共識”成為兩岸雙方互動的共同政治基礎,由此奠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八年榮景。八年間,兩岸實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達成了23項協議,創建了一系列兩岸民間、官方交流交往的平台,實現了兩岸主管部門的制度性互動,最終達到了兩岸領導人會面的交流巔峰。期間,2012年馬英九連任的選舉年,“九二共識”更是成為當時島內選舉的最大正能量,其在影響力上發揮到歷史的最高峰。

  總之,無論如何,三十年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的舞台上獨領風騷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因為“九二共識”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才會有完全不同的兩種力量對“九二共識”施加影響,並在其走勢和未來在兩岸關係上發揮的作用持完全相反的態度。這樣的概念,在兩岸關係史上只怕也不多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