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蔡會”的現實與“習馬會”的想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09:27:29  


“習馬會”未來較中性,有可能成,也很可能不成。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聯合早報今載劉臻的文章《“張蔡會”的現實與“習馬會”的想象》分析認為,張志軍訪台行程宣告蔡英文在6月4日提出的“張蔡會”議題破局;而“習馬會”大概是兩岸的最高層級還在談,這裡面的事情應該是千頭萬緒,未來較中性,有可能成,也很可能不成。
 
   6月12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訪台行程初定。

  新華社的消息是“張志軍主任訪台行程四天三夜,安排上包括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交換意見,並將參訪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與彰化縣。”台媒的消息指已訂6月23日抵台,“四天三夜”的規格是比照王郁琦訪陸。

  值得重視的是,這個行程也宣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6月4日提出的“張蔡會”議題破局。蔡英文在“中國事務委員會”談話會上的原話是“只要不設前提,我也可以和張志軍在民進黨中央會面”。“民進黨中央黨部”是在台北,但張志軍這次不到台北,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張蔡會”了。

  張志軍本次6月訪台其實是王郁琦2月登陸的回訪。今年兩人的互訪是兩岸官方對口單位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開端,突出的是一個“官”字,意義甚大。可以上承到1993年4月兩岸“海協會”“海基會”在新加坡海皇大廈開始舉行的“汪辜會談”。當時“海協會”“海基會”雖然實質上是“銜政府之命,行政府之權”的從權白手套,但名義上仍是“民間組織”。

  由於台灣當下複雜的政情,“張王會”的風頭是被“張蔡會”議題搶去了不少。那麼張志軍此行不到台北,是為了避開蔡英文嗎?應該不是。2月王郁琦也沒去北京,會談是在南京的紫金山莊舉行的。這一來一回的行程地點等細節安排,體現的是兩岸交流中敏感的“對等”。如1993年新加坡“汪辜會談”最後簽署的協議中,大陸海協會留存的一套,採用的是全文橫排簡體字,兩會並稱時,海協會在前,並稱會談為“汪辜會談”;而台灣海基會留存的一套採用繁體字,全文竪排,文件中兩會並稱時,海基會在前,會談也被稱為“辜汪會談”。

  跳出細節看,“張蔡會”的實質是“紅綠接觸”,但不對口。目前的兩岸溝通大概是有四種路徑:一是“海協會”“海基會”的民間路徑;二是國台辦和陸委會的官方路徑;三是兩岸政黨的交流路徑;四是最高層級的某些途徑。蔡英文目前只是台灣在野黨的主席,就定下主客,要求大陸的官方代表來自己的黨部會面,是比較跳躍了。更何況,“不設前提”本身就是一種重大前提,其中的政治內涵誰都看的出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