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市場“出清”落後產能是經濟復甦的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24:57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清理規範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2分錢和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約1.8分錢、依法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以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提振實體經濟。

  新京報發表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文章表示,2014年二季度以來,經濟數據持續低迷,到今年1-2月份,發電量、粗鋼產量、鐵路貨運量的增速分別為1.9%、-1.5%、-9.1%,經濟逐漸步入下行。4月1日前後,中央連續推出多項房地產等相關刺激政策,宏觀調控從2013年的不刺激到2014年的微刺激,到今天已經演變成全面提振經濟,刺激政策逐步加碼,並從不同側面展開。可以預見,此次積極財政政策並不是刺激政策的高潮。

  從調控工具來看,降涉企收費、下調發電上網電價、減鐵礦石資源稅均屬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降低企業經營的直接負擔,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據測算,僅下調工商企業的電價一項就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超過800億元。而2014年全國減免小微企業的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合計才612億元。

  文章分析,回過頭來看,2008年末經濟衰退後,中央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30%,貨幣供應量增速為28%,是近十年之最。如今經濟總量更為龐大,減免企業負擔不過數千億規模,還遠遠達不到挽救經濟的作用。

  經濟有繁榮也有衰退。產能過剩、消費不振、技術創新不足等都是經濟衰退的原因。對於中國來說,當下的衰退更多是2008年的延續。當時經濟見頂、國際需求嚴重不足,經濟迅速下滑,這時開始淘汰過剩產能、讓市場出清,到今天也許中國和美國一樣,已經開始復甦。當時採取的強刺激,延緩了經濟衰退的時間點。經濟的基本面不改,刺激過後,經濟頽勢自然也不改。此時中國經濟還承受負債率過高、系統性風險抬升等壓力,也經不起再來一次強刺激的折騰。

  文章認為,應對經濟下行,短期來看,需要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績劣的企業應該退出市場,比如以鋼鐵、礦產、建材為代表的部分資金密集卻又產能過剩的企業。這些企業占用了過多的信貸和土地等資源,他們不退出市場,這些資源就無法釋放給更有效率的行業,存量資源無法調整,讓整個經濟體趨於僵屍化,這就是日本今天的表現。通過經濟衰退,讓市場出清,也是未來經濟復甦的前提。

  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必不可少,並且還需要加強。但財政應該積極降低企業負擔,而非給特定的企業補貼或優惠,因此較大幅度降低社保繳費負擔、全面減稅也是短期內各級政府應該實施的政策選項。

  文章指出,長期來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來自於經濟活力的充分釋放,亦即時下流行的“改革紅利”。例如戶籍改革,讓勞動力可以充分地自由流動,在平抑區域間勞動生產率的差異的同時,進一步的城市化也可以促進國內投資與需求,這本身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當然,還有近年中央一直強調的簡政放權,只有政府全面退出對經濟的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