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

http://www.CRNTT.com   2015-12-14 07:47:39  


當前中國的開放不再是面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單向開放,而是面向全世界的雙向開放,不僅要引進來、留得住,還有走出去、扎下根。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十八屆五中全會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開放發展”的理念,標誌著中共對開放和發展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進一步升華。開放要有新舉措,開放發展要有新部署。兩年來得到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的“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當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也是開放發展理念最為集中的體現。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韓愛勇等文章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對外融入世界經濟大潮,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拓寬生產力發展空間;對內堅持國內改革,破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和藩籬,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就是開放,是否適應開放所激發起活力的生產力就是改革的標準。30多年來,關於中國對外開放的理解也在不斷升華。

  開放之初,中國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勞動力,極大地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繁榮,提高了全體人民的福祉。對外開放對中國的國內改革和發展而言無疑具有積極意義。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正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經濟結構也由內向型經濟漸次轉變為更加依賴世界市懲國際資本的外向型經濟。今天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已形成市嘗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中國的前途命運已與對外開放密不可分。實現合作共贏,是新形勢、新常態下中國持續發展的有效出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開放的世界,世界的繁榮離不開一個開放的中國。

  文章提出,當前中國的開放不再是面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單向開放,而是面向全世界的雙向開放,不僅要引進來、留得住,還有走出去、扎下根。“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就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中國全新開放理念的體現。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在國內打造陸海並舉、東西共進、內外聯動、面向全球的全新開放格局,在開放中建設開放型經濟,在開放中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實現開放發展。另一方面,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以開放實現沿帶沿路國家的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標誌著中國推進開放性區域合作架構的努力。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地區和世界的開放,中國也將為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地區合作平台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不會將自己的規則強加給沿帶沿路國家。共建、共贏、共享永遠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在精神,它體現了中國30多年來對開放理念的升華。

  文章分析,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開放發展理念,並從七個方面對開放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中國新時期開放戰略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承載著新時期中國打造全新對外開放格局的重任,也集中體現著開放發展理念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具體實踐。

  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自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構建。“一帶一路”建設將構築起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中西部地區第一次在中國的對外開放布局中處於和東部沿海地區並列的位置,也由此迎來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歷史性機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禀賦、人力資源、後發優勢將在這一輪的對外開放進程為本地區打造新區位優勢奠定扎實的基矗

  生產要素流動的轉變是開放格局升級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對外開放30多年的大部分歷程中,開放格局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西方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等生產要素引入,呈現出要素單向度流動的態勢。“一帶一路”建設注重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並行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沿帶沿路國家的生產要素由此擁有了一個互通有無的平台。隨著生產要素沿著“一帶一路”的擴散,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升級也將因為單向度開放格局的徹底改變而加快步伐。

  開放對象的轉變為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帶來機遇。隨著生產要素的走出去,中國對外開放的對象正經歷著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由全球合作平台向區域合作平台的轉變。“一帶一路”建設聯通了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兩大經濟板塊,所經之地多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它們正面臨著中國早期開放時相似的問題,這就構成中國生產要素走向沿帶沿路發展中國家,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現實基矗“一帶一路”建設重在打造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這個包容、開放的區域合作平台就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對象。隨著這個區域合作框架的推進和完善,中國開放型經濟不僅擁有了走出去的平台,而且提升開放型經濟合作的制度性話語權因之而有了具體抓手。

  文章最後說,兩年多來“一帶一路”由倡議走向建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積極響應,這表明開放不僅是中國的戰略選擇,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開放才能發展,開放才能造就發展的持續動力,這是中國30多年成功經驗的總結。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開放發展不僅將大有助於實現中國新常態下民族復興的壯舉,也將為沿帶沿路國家帶來中國對國家發展的理解和由此匯聚的發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