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來論:擴大台灣國際參與路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6-05-11 00:14:40  


 
  1、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蓬勃發展,擴大台灣國際參與才有可能。馬英九正確地指出,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一個國家內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大陸政府一直重申,反對“台灣獨立”、“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一中各表”,求同存異。

  2、兩岸關係高於對外關係,是擴大台灣國際參與的必要條件。對外關係涉及“一個中國”的主權問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符合雙方的法律規定,因此必須兩岸優先協商,才能解決台灣擴大國際參與的問題。

  3、兩岸互相尊重,共同協商,務實地處理各種複雜的具體問題,保證了台灣擴大國際參與的實現。無論涉及台灣的雙邊合作,還是國際組織的加入,兩岸都克服了各種困難和障礙,找到適合台灣身份地位,又能被台灣、大陸和國際所接受的方案。

  4、兩岸與國際進行密切和積極的溝通,不僅保證台海兩岸和平發展,而且讓地區和世界分享了和平紅利,受到了世界各國的讚賞。

  當然,不少台灣人感到不滿足,覺得為什麼不能有更多的成果。民進黨和綠營有些人則借此散布,歸咎於大陸沒有善意,“打壓”台灣,雲雲。事實正好相反,大陸釋放的滿腔熱情與善意,卻遭到了島內政治的阻遏。馬英九提出“活路外交”,務實參與國際活動,由於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取得了理解和合作,故而成果空前。然而,有些兩岸之間可以模糊之處,在國際上卻不能,不造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是符合兩岸各自的法理規定的。台灣如果要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國際活動,兩岸必須進行政治對話,在協商共識的前提下做出安排。民進黨和綠營“抹紅”“抹黑”、謾罵攻擊馬當局的對外政策,目的是將“罪責”套到國民黨當局和大陸頭上,收“打馬”、“反中”和誤導民眾一石三鳥之效。

  多數台灣民眾並不了解,其實台灣同時與不少國家在談判經濟合作協議,迄今只有與新加坡和新西蘭簽訂了協議。不是中國大陸從中阻攔,而是任何國家都想爭取到最大化的利益,與台灣進行博弈,沒有哪個國家會對台灣“施惠讓利”。只有中國大陸對台灣出於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才會一再釋放善意。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依傍靠山和最重的加權砝碼。台日漁業協定為何能簽訂?如果沒有中國大陸的壓力,日本難以做出如此讓步。2009年日本處理台灣漁船與今日的“東聖吉號”漁船為何截然不同,前倨而後恭?因為蔡英文當選,兩岸關係轉冷,日本覺得台灣勢單力薄,失去大陸奧援,不再把台灣放在眼裡。那些被民進黨煽動的“反中”台灣民眾和台灣青年,實在應該睜大眼睛,開動自己的腦筋想一想,離開兩岸關係求得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必定會南轅北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