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蔡英文任內兩岸事務或一事無成

http://www.CRNTT.com   2016-09-03 00:15:09  


 
  反觀田弘茂,他雖然曾參與李登輝時期的“密使”團隊,卸任後也曾赴大陸交流,但他畢竟沒有通過制度化平台與大陸對台官員交手的經驗,嚴格來講只是一個陌生的“圈外人”。再加上蔡“沒有前提也能與對岸協商溝通”的策略被大陸看破手腳,她索性延請田弘茂這個資歷夠、色彩正,但實為中庸的扁朝“外交”大佬,也就等同於接受了海基會淪為傳真機的現實,體現了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維。
 
  第三,從島內民意氛圍及走向來看,有關兩岸關係議題的民意走向已出現“死亡交叉”,蔡“維持現狀說”與“民意支持說”恐徹底破功。就職百日後,島內各媒體、智庫、民調機構陸續公布了蔡政府執政百日民調,縱觀各家數據,基本上“兩岸關係”這一項不是在滿意度上敬陪末座,就是在不滿意度上名列前茅。輿論普遍用“死亡交叉”來描述民眾對蔡政府態度已瀕臨逆轉,不過,外界忽視了另一個“死亡交叉”,那就是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慢”的民意比例,已在蔡執政後超過了“太快”的比例。這項由陸委會委托四家機構所做的民調,反映了台灣民眾在近十五年來對兩岸交流速度的長期性、趨勢性態度。

  回顧這一民調可以發現,民意對兩岸交流態度的周期性特征與兩岸大背景吻合。2005年前,認為兩岸交流“剛剛好”、“太快”和“太慢”的比例互有領先,但國共論壇召開後,認為“太慢”的比例逐漸增加,而在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太慢”又超過“太快”,但“剛剛好”的比例趨近五成。不過,2014年反服貿學運爆發前後,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快”的民意甚至超過了“剛剛好”。今年年3月份的民調顯示,認為“太慢”的民意再次上升,說明早在馬政府看守時,台灣民眾就已經感受到政黨輪替後兩岸交流氣氛的寒意。而在上個月剛剛公布的最新數據則印證了這一判斷,“太慢”超過“太快”,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台灣民意對兩岸交流的態度迎來了繼2008年的又一次“死亡交叉”。可見,蔡的兩岸政策,藍營不買賬,大陸不買賬,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口口聲聲的“台灣普遍民意”也不買賬了。

  人們常說“無能”是馬英九的施政軟肋,但平心而論,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蔡可能比馬更無能。馬政府任內,兩岸之間經貿、社會等低層次事務性協商,該談的其實已經談的差不多了,兩岸進入政治對話已是大趨勢,否則也不會有兩辦的聯繫機制與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很顯然,蔡政府不願在兩岸關係上朝著北京期待的目標更進一步,同時,美國和日本官方也重申對台關係的總體框架不會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