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智庫:冷戰後美國生物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2-11-09 00:03:34  


 
  三、冷戰後美國政府生物安全戰略的影響

  冷戰後美國政府生物安全戰略對世界生物安全和美國自身生物安全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導致《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無法建立,美國生物實驗室存在生物毒素洩露和被恐怖分子利用的巨大風險,美國生物實驗亂象有在全球引發災難性後果的危險。

  (一)阻礙《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建立和公約有效履行

  小布什政府退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拜登政府投票否決建立《公約》核查機制,使《公約》從1996年開始討論建立核查機制至今歷時26年也未能建立《公約》核查機制。截至2018年12月,已有182個國家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中國於1984年加入《公約》,稱缺乏核查是《公約》的一個缺陷。根據《公約》,各締約國承諾不研製、製造、儲存或通過其他手段獲取微生物劑或其他生物劑或毒素,其種類和數量不足以證明其使用在疾病預防、保護或其他和平目的安全。

  作為全球生物軍事活動最多的國家,美國是唯一反對建立《公約》核查機制國。因為美國的反對,《公約》核查機制無法建立,無法解決缺少核查這一《公約》的缺陷,所以《公約》無法得到有效履行。而美國利用《公約》缺少核查的缺陷,在其領土上,奎迪堡基地的生物軍事實驗室和世界其他國家的336個生物軍事實驗室對人類和動物的罕見傳染病病例進行微生物學研究。這些生物實驗室含有大量危險病毒。美國拒絕接受對其境內外生物設施的核查,這使得這些軍事生物實驗室極其不透明。國際社會無法瞭解這些生物軍事實驗室的活動是否違反《公約》規定和美國對《公約》的承諾。

  而瞭解這些非常重要,因為歷史上美國在使用生物武器方面有非常惡劣的記錄。1952年7月美軍在朝鮮使用生物武器傷害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在收到朝鮮和中國政府的投訴後,一個由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專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委員會”前往朝鮮進行調查。根據調查,他們得出結論,美國使用的生物武器與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隊直接相關。美國二戰後在接收日本戰犯的同時,接收了原日軍731部隊北野政次和石井四郎等人,並將他們派到朝鮮戰場。但美國方面始終拒絕承認使用過生物武器。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有必要強烈要求美國對其德特裡克堡基地生物軍事實驗室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生物軍事活動作出澄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