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環:從港澳實踐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1-12-30 00:03:04  


 

  李環表示,兩岸分治70年來,力量對比逐漸反轉,“一國兩制”就像台灣的宿命一般,因台灣而生,最終又落到了台灣頭上。共產黨人以歷史和民族的擔當發出了倡議,但兩岸政治談判之路能否從荊棘中開辟出來,從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出來,還需要兩岸有識之士主動為之。政治是實力、智慧、民心的較量。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必然要在本世紀中葉以前解決統一的問題。台灣的前途掌握在2300萬台灣人民手中,也掌握在13億大陸人民手中。

  李環亦提出,“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已分別有24年和22年,在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時確實可有所借鑒。然而,台灣的情況畢竟與香港、澳門差別很大,在具體制度設計上會有很多獨特之處。她認為,無論台灣方案具體為何,對中國共產黨中央政府而言,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認真解決。一是法律問題。法律問題解決得好,才能減少後期實踐中的政治問題和治理問題。法律的對接屬於“硬對接”,無論是台灣現有法律的適應化,還是兩岸共同制定一部台灣基本法,都需要釐清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國防與外交等方面的制度與關係,兩岸政治談判的相關內容也需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體現。

  二是台灣人心回歸的問題,這屬於“軟對接”。有香港的前車之鑒,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台工作方面提出了“兩岸一家親”、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等一系列論述,“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 旨在促進兩岸民心的親近、情感的交融。筆者曾撰文以嫁接來喻香港、澳門的回歸。雖然香港與內地同根同源,但管治權的長期分離,令兩地在很多方面迥然不同。嫁接之所以成活,需要接穗與砧木之間血脈相通,砧木的營養持續不斷地輸送給接穗。接穗也需要從砧木中汲取營養,加上自身的光合作用,才能健康成長。這個過程不是誰對誰的恩惠,也不是誰給予誰多的問題,因為從接穗被接上砧木的那一刻起,它們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從利益共同體到“雙方真正結合為血脈相連、人心相通的命運共同體尚需時日。”台灣的統一問題亦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