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專訪:台青張毓中談以自媒體溝通兩岸

http://www.CRNTT.com   2023-06-01 00:03:49  


 
  中評社記者:這次在河南沿著太行山看鄉村振興,你有什麼感觸?

  張毓中:非常感謝河南省台辦的邀請,對於大部分台青來說,我們很難自己來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大部分台青聚集在北上廣廈等大城市,這次我看到許多鄉村努力發展經濟尋求致富的過程,看到河南的逐漸發展,印象很深刻。

  在我看來,河南一直是一個特別苦的地方。自古以來,無論是旱災、蝗災還是人禍,這塊土地展現出的刻苦耐勞、質朴善良以及人們在艱難中不畏困難前行的姿態,都是我在整個中國都很難發現的一個特點,這次活動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這種精神,我希望能將這件事情傳播給更多人。

  坦白說,以前我剛到三門峽靈寶時,我覺得已經很偏僻了。但當我造訪郭亮村和雲台山,我覺得三門峽那邊發展還算可以。以前我們家的老人甚至連飯都吃不上,後來可以吃一些雜糧。現在大家基本上都有飯吃,能走得出去,受到很好的教育,這是一個時代的過程。從鄉村到城市,是不斷發展的,每個階段和細節都非常清晰,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很深的感觸。

  這兩天我們參觀了郭亮村掛壁公路、紅旗渠,讓我想到台灣太魯閣隧道,這些都是人與自然鬥爭的產物。上一輩確實非常能吃苦,他們當時面對自然環境的惡劣和險峻,不是我們這一代生長在城市里、擁有豐衣足食的生活的年輕人能想象的。

  先人們刻苦耐勞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包括我現在在北京,也能看到親人或朋友身上刻苦耐勞的精神,這都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特質和財富。文化和傳統都是一脈相承,同根同源的。像勤儉耐勞和孝順這樣的習慣,聽起來可能有些俗套,但畢竟它們是兩岸一脈相承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