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张茉楠:中国经济减速的性质及未来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2-23 09:42:31  


 
  其实,“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国家,随著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这种特殊的增长因素最终要消失殆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但是其他发达国家能夠通过技术创新来弥补人口红利下滑带来的冲击,而中国情况卻令人忧虑,从现实情况看,技术创新乏力导致劳动生产率等供给因素拉动经济潛在增长水平下移。

  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对 GDP的贡献率超过70%、创新生产率对 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R&D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2%、对外技术依存度小于30%等是国际上比较共识的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标准。尽管美国债台高筑,财政捉襟见肘,但在科技投入上卻並不吝啬。以2007年为例,美国R&D经费3682.7亿美元,占 GDP的比重达到2.68%,人均 R&D经费1265.7美元;与之相比,中国目前R&D经费487.7亿美元,占 GDP的比重仅为1.49%,人均 R&D经费仅为37美元。

  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领先的基础研究能力、強大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优势,率先抢占製造业制高点,加紧从技术、标准、规则和市场等方面设置门槛,使我国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难度增大,整体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的长期拐点,任何逆周期的调控和刺激性政策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著眼于长远,把经济增长重心放在推动內部整体结构转型和深层次改革上面才是头等大事。

  作者简介:张茉楠,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宏研究平台专家。《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周刊》、《香港中国评论》、《上海商报》、《中国投资》等主流媒體、杂志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