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速回落源於三原因相互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6-07-24 07:10:47  


 
  如何讓L形翻轉上來

  文章提出,長期的L形能否有辦法改善?有四個藥方。

  一是短期的經濟政策。供給側的經濟管理應分為減稅、降費等的短期經濟政策,中期的改革,以及長遠期的技術進步等的供給側結構調整這三個層面。類似於當年英國撒切爾進行的郵電部門改革,中國現在的供給側改革應該是中期改革中的一個部分。這三個不同的層次不應放在一個名詞裡。

  中國當前最需要的是供給側的短期政策。然而,目前尚未看到在財政政策上有什麼有力的供給側政策。例子是,如果看1-5月的財政數據,稅收和費的增長率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4-5月,稅收和費的增長甚至超過10%,而同期的GDP卻最多實現6.5%的增長。因此,我們需要盡快減稅和減費,還有把利息成本降下來,減輕企業的負擔。

  同時,短期的供給側減稅政策也必須和需求側的財政赤字、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互相配合。沒有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凱恩斯需求側的財政政策,無法單獨進行供給側的減稅。雖然學問可以勢不兩立,但是,政策的使用一定不可以相互對立。

  因此,當前要提振經濟,核心在減稅。在減稅的同時,需配合財政擴大需求的政策、赤字政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反之,如果不給製造業減稅,貨幣會流入房地產:設想,銀行只對國有企業放心,國有企業看到製造業沒有投資利潤,最後,錢就會流入房地產,引起又一輪房地產熱。因此,核心在減稅,並把貸款利息降下來,否則經濟無法順暢運轉。

  二是放開服務業和部分新經濟領域。為什麼目前民營企業的投資下滑、外流?因為傳統製造業已經過剩。但是,由於服務業沒有完全開放,教育、醫療、養老、旅遊還均未放開,導致民營企業無處可投。

  同時,新經濟的某些領域也需要放開。例如中國十多億畝的鹽碱地區可以放開給民間投資進行改造。另外,林業經濟、環保等都可以放開給老百姓投資,把過去總是國家投錢幹的事,讓給民間投資去做,要好過資金流到國外去。最近,通用航空領域的開放就是一個好的現象。

  三是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特別是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美國信息高速發展離不開其強制大學的技術、專利都要向社會開放的政策,如果中國在這方面也應該有大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需要注意三個盤活。第一,城鄉雙向流動,通過農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讓資金能往下流動,人員能往城市流動,這會帶來至少1%的經濟增速。而中國現在弄得僵化了,農村退不出來,利用效率低,而城裡的資金不下鄉,難以反哺農業和農村,如果沒有一種盤活機制勢必無法走通。第二,盤活國企資源。現在國企有一百多萬億的資產,以及人力、資產、土地和技術資源。如果拿民企的平均貸款利率,加上民營企業拿地的成本去核算,整個國企在虧損。如果只算利率,虧損在2.5萬億元左右。若加上土地成本,虧損約為4-5萬億元。是否能盤活,需要推進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第三,盤活體制內的技術、人才、項目資源。中國大專院校、國有企業研發中心、科研院所等等,一些研發出來的成果無法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需要找到一種辦法把它們盤活。當年美國高校的技術也只有5%的轉化率,後來出了一個拜杜法案,強制高等院校開放技術資源,中國也應效仿做一些類似的大力度的政策推動。

  四是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如何分工,特別是市場經濟活躍的地方基本都在南部沿海“帶”上,風險如何評估,央企的改革能否有助於形成跨國公司的體制實現走出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出方案。對外投資不能大規模地走丟了,走出去不回來了。我們需要的是,對外投資總體上盈利,企業要有利潤,國民收入要回流,與國內形成產業鏈、價值鏈和分工鏈,並開拓市場。

  總之,L形是否能夠翻轉到S形,要看是否正確地開出藥方,能否實施真正有效的政策,政策能不能到位,能不能大力度地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