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魏南枝答中評:對香港回歸二十年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7-01-07 00:18:32  


 
  “我們在收回對香港的主權後,在香港的治權及政治基本盤的把握上存在盲區,我們必須要檢討自己的工作。即便有外部因素,但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所以首先要檢討自己。”魏南枝也表示,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軍方和商業利益對政治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香港受到的外部干預有可能會越來越強,但可能會用意識形態之外的其他方式。
 
  中央對港工作要“戒急”和“底線清晰、兼容並蓄”
 
  魏南枝認為,首要的是要根據香港的現狀進行實事求是的路線與政策調整,要看到香港工作是一個長期工程,不能要求我對港工作部門追求短期政績,中央政府在香港問題上既要“戒急”,又應當“底線清晰、兼容並蓄”。“戒急”就是不能以數字論英雄,不能認為建制派在立法會和區議會裡占多數,就是中聯辦的工作做得好。這相當於把中央權威和一部分人的得失捆綁在一起,中央的權威被利用了。建制派一方面和香港老百姓顯示自己得到了中央支持,另一方面又去和中央邀功。中央如果看不到“最自由經濟體”實質上是賦予了資本最大自由,如果僅僅用數字論英雄或者認為經濟發展數字決定一切,繼續原有方式給香港派糖;恐怕最終還是工商界拿得多,香港普通市民得到的少,會進一步惡化我對港工作“親資本”的形象。
 
  “底線清晰、兼容並蓄”就是要能夠聽不同的聲音,既然要保證香港的高度自治,就應該在“底線清晰”的前提之下,讓不同階層、不同意見的人進行有效博弈,這才是有利於香港形成一個健康的政治生態。而對於下任香港特首人選,魏南枝表示,作為香港特首最根本的就是中央信任和服務香港。
 
  泛民與建制之爭 體現政治代表能力下降
 
  對於香港的建制與反對力量之間並不是一般政黨政治中的左右之爭,而在於是否支持中央的爭論。魏南枝表示,香港的問題與歐洲有相像之處。歐洲政黨以前是以左右區別的,但現在更多成了支持與反對歐盟的區別,在香港就是支持還是反對中央的區別。這背後反映了西方現代政黨力量的政治代表能力在趨於萎縮,用一個泛化的議題把本應細化的政治光譜粗化了。這是整個西方世界普遍產生的問題,背後是資本力量、政治力量與社會力量三者之間關係的失衡,當政治和資本越來越捆綁在一起,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普通民眾無法發出聲音或者發聲渠道受阻,大眾力量就會採用刺痛精英的方式來進行反抗,否則特朗普就不可能贏得2016美國大選、英國也不會“退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