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秋風答中評:沒有文化認同何來政治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7-01-07 00:18: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姚中秋(秋風)教授(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 秦正陽)日前舉辦的北航首屆(2016)一國兩制高端法律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姚中秋(秋風)教授接受了中評社記者訪問。秋風表示,在港台的精英群體中中國文化正在快速流失,沒有文化認同就不可能產生政治認同。而憲法已經明確界定了中國就是其歷史與文化,我們要在管治香港的時候讓這一點在香港扎根,就必然涉及到教育的問題。

  秋風認為,新儒家學者南渡是在冷戰特殊背景下發生的,但香港或台灣的政治結構並沒有給這些人以恰當的位置,新儒家代表人物無法進入港台的大學體制。雖然錢穆先生創辦了新亞書院,其後組成香港中文大學。而香港中文大學卻極力排斥錢穆先生,香港大學就更沒有新儒家學者了。雖然港台普通人的生活是很傳統的,但精英群體基本上是去中國化的,都在積極地自我殖民,只不過程度上有所區別。所以香港回歸二十年來的文化殖民程度,必回歸之前還要嚴重。“據我了解,現在香港基本已經沒有了新儒學研究,台灣也基本上消失殆盡。在精英群體中中國文化正在快速流失,如果沒有文化認同就不可能產生政治認同”。

  秋風表示,我們的憲法已經明確界定了中國就是她的歷史與文化,這是中國人對國家的理解完全不同於西方人的地方。西方人總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理解,比如美國人就會說“我們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這是美國人政治認同的基礎。但對於中國人來說,政治認同建立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也就是要認同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歷史上入主中原的異族政權也是通過認同中華文化,從而確立其政治上的正當性。邊遠地方的人群也是通過接受中原的歷史與文化從而進入政制的。現在講“一國兩制”就要明白什麼是“一國”,如果明白了“一國”的中國指的是歷史和文化,那就要在制度安排上對這一點有所保障。我們在管治香港的時候也要讓“一國”的意涵在香港扎根,這就涉及到教育的問題。

  “當前中國文化復興已經成為中國政治最重要的趨勢,這是我們今天重新思考‘一國兩制’內涵的新契機”,秋風最後表示。

  秋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屆(2016)一國兩制高端法律論壇上發表了《沒有文教,何以一國?》主題發言。他認為,應對香港目前亂局,要求我們認真檢討近二十年來實施“一國兩制”的偏失。其中最大的偏失就是“一國”的制度安排十分薄弱,導致“兩制”失控,尤其是青年人、接受過較好教育的精英,普遍離心離德。導致此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決策者只見政治,不見文化,偏離了中國治理之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