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 |
中評論壇:台灣專家詳論習近平思想 | |
http://www.CRNTT.com 2017-05-02 00:08:56 |
再者,有關兩岸關係的文化基礎,習總書記發表過不少精闢的論述。首先,他說弘揚中華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去年11月11日他在紀念孫中山150誕辰大會上又講到“不泥古、不守舊,但不崇洋媚外,要有民族自信心”,這些論述顯示他對文化有獨到的見解。有關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關聯,他說: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 在過去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台灣很多人認為大陸不重視中華文化,台灣才是中華文化的保存及發揚地,不過,過去20多年來,由於綠營企圖割裂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臍帶關係,鼓吹台灣文化受到日本、歐美等文化影響,並非純然是中華文化,台灣現已沒有太多人以中華文化自豪。加上馬英九執政八年在修改歷史教科書、撥亂反正的工作上力有未逮,蔡英文上台後又繼續推動文化“台獨”、去中國化,所以如何有效遏止文化“台獨”,加強兩岸文化融合,已成為兩岸關係亟待解決的課題。我認為大陸當局應繼續發揚中華文化,原因有三:第一,一個大國必須是一個文化大國,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足以讓中國成為文化大國,也足以建立一套有別於西方的價值觀,從而影響全人類;第二,弘揚文化可以提升全體中國人的公民道德水準及文化素養,不僅可增進全體國民的榮譽感及精神生活,也會贏得各國人民,特別是台灣同胞的欣賞;第三,兩岸畢竟是同文同種,中華文化至今為止仍是融合兩岸文化社會的最佳橋樑。 文化還包括共同的歷史記憶、宗教信仰、民間風俗等等。習總書記在詮釋中國近現代史方面有不少精闢深入的闡述,例如他對國民黨高層多次講到,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苦;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2015年9月3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典禮上,他對於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如何在14年間艱苦抗日,以及中國抗戰勝利對全世界的貢獻等等,做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去年11月11日,他不僅闡述了孫中山及其思想的歷史定位,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史,也客觀準確說明了國家當前的處境及努力的方向。 最後是兩岸關係的社會基礎。習總書記在去年11月11日講到“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因素”,強調的就是社會基礎。人心是化獨促統之本,兩岸社會要真正全融合發展,就必須加強兩岸民間基層的交流,設法扭轉基層民眾的國族認同。此外,任何一個社會運動都需要有一些組織、團體及個人走在前面,反獨促統運動更是如此。可惜,二二八事件及1950年代白色恐怖幾乎剷除了所有的的左翼進步勢力,加上國民黨長期推行反共教育,李登輝、民進黨推動進行反中、去中洗腦,台灣朝野又普遍親美、日,台灣島內支持統一的勢力始終不是社會的主流。不過,蔡英文上台後施政不力,引起各行各界的反彈,更多的反獨促統團體,其中包括青年社團,紛紛成立,這是否能因此擴大統派的社會影響力,值得觀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