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京津冀”的配角們:承接產業、避免虹吸

http://www.CRNTT.com   2015-05-04 13:40:22  


  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在由北京、天津、廊坊、滄州等聯袂擔綱主角的“京津冀”大戲中,身處邊緣地帶的山東德州、山西大同、內蒙古赤峰和烏蘭察布有望入選配角。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盡管《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還未出台,但山東德州、山西大同、內蒙古赤峰和烏蘭察布三省四市納入一體化的消息已不脛而走。去年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曾組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省(市、區)的發改委負責人,研究討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擴圍問題。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國家發改委也多次向這四個城市征求意見、建議。

  與身處核心區的主角不同的是,山東德州、山西大同、內蒙古赤峰和烏蘭察布均分布在邊緣地帶,產業外遷少有優質項目能衝出河北諸市的重重“攔截”、轉移至此。作為配角,他們更多的是為京津冀核心區輸送能源、農產品與勞動力等資源要素。

主角與配角

  在電影裡,配角總是居於主角身後、鏡頭邊緣,為影片默默地做著貢獻。在“京津冀”這場大戲中,山東德州、山西大同、內蒙古赤峰和烏蘭察布均處於最外圍,與北京相距三四百公裡。之所以能够入圍并非是他們經濟發達、產業基礎雄厚,而是它們擁有著核心區所稀缺的資源優勢。

  從地理交通上來說,山東德州在上述四個城市中最具優勢。德州,位於山東最北部、緊鄰河北,是連接華北、華東和中原三大經濟區的交匯點。京滬高鐵的開通,使德州進入了北京“1小時經濟圈”。

  德州市市長楊宜新曾表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德州被定位為“京津產業承接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勞動力輸送基地、京津地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

  可是,在上述四個功能中,“產業承接基地”與“生態功能區”之間又相互制約。“從北京、天津首先轉移出的產業必然是傳統產業,往往附加值低,又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點。德州在‘京津冀’本身起著生態屏障的作用,如果河北不要的產業,德州也很難承接。”德州市發改委一位官員認為,德州入圍更多的是承擔為京津輸送農產品與勞動力的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