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輸出衰退論”背後意圖耐人尋味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07:45:32  


事實證明,中國經濟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推動世界經濟健康、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近期,世界經濟復甦再現變數,全球股市、匯市、商品市場大幅震蕩。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文章表示,面對新情況、新變化,黨中央、國務院保持定力,主動作為,不斷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集眾智、謀眾籌、聚眾力,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動力源

  文章介紹,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不搞強刺激,科學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力加快孕育,“進”的因素繼續累積。

  近年來,中國頂住了“三期”叠加帶來的較大下行壓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為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是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全球第一。2009~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8.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0%的年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高於同期美國18%的貢獻率。

  步入新常態後,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2014年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3.3%,比2010年提升4.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仍為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

  二是進口數量穩中有增。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群體,進口需求十分旺盛。

  三是出境旅遊人數和消費金額快速增長。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出境旅遊人數不斷攀升,海外旅遊消費持續升溫。中國遊客既“游”且“購”,海外旅遊消費總額連續3年穩居世界第一。

  四是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在美元升值、全球資本回流、流動性減少以及投資收益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卻出現了新一輪的對外投資熱潮。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1231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同比增長14.2%,連續三年位列全球第三,為穩定國際投資環境和帶動被投資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經濟深受世界經濟調整之痛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有其內生主動調整的因素。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巨大衝擊。

  一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導致中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總體上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呈現出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的特征。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導致全球貿易低迷,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連續數年低於2000點的貿易平衡點,今年以來,基本上在500~1200點震蕩。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都在保護自己有限的國內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明顯增多。受此影響,近年來中國出口壓力不斷加大,出口增速明顯回落。

  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中國“被通縮”。近年來,中國工業生產領域持續面臨著一定的通縮壓力。截至今年8月份,工業品價格同比連續42個月下降,並且降幅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儘管有傳統領域產能過剩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由此可見,中國沒有輸出通縮,而是被輸入通縮。

  三是在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量化寬鬆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飽受被動升值之痛。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連續推出多輪量化寬鬆政策,日本、歐洲步其後塵,推出強度更大的量寬,使得人民幣對這些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