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以“三大戰略”為支撐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6-02-21 08:38:09  


為了確保今年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就必須依據社會總供求平衡機理,以“三大戰略”為支撐,著力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日前,國家發改委連發兩文,分別就“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在2016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加上春節期間正式印發實施的《“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至此,國家層面關於“三大戰略”的中短期構想已悉數出台。

  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文章認為,“三大戰略”陸續細化實施標誌著區域協調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即將落地。為了確保今年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就必須依據社會總供求平衡機理,以“三大戰略”為支撐,著力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穩增長需把握好

  社會總供求平衡

  社會總供求平衡是一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條件。供大於求則產能過剩,經濟下行,價格下跌甚至出現通貨緊縮;供不應求則產能不足,經濟上行,價格上漲甚至出現通貨膨脹。

  當前,作為社會總供求平衡重要一極的供給側結構性產能過剩正在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發展經濟的思路都是立足於增加需求、尤其是滿足相關投資比如房地產投資的需求來獲得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在經濟轉型升級之前、市場供求關係相對平衡的情況下,這樣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思路,還能勉強維持,矛盾還能被暫時掩蓋。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經濟新常態下調結構、轉方式正緊鑼密鼓進行中,經濟下行壓力又較大的情況下,過度強調增加需求的發展方式,就面臨了越來越嚴峻的考驗,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也就越來越突出,供求關係開始嚴重失衡。如房地產、鋼鐵和水泥等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的行業、船舶製造和路面機械製造等,產能過剩的矛盾也開始全方位暴露。由此可見,在當前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經濟環境下,只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增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場才會穩定;只有市場穩定了,經濟才會穩定。否則,經濟下行的格局就很難改變,企業運行困難的局面也將繼續維持。因此,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且強調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這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三大戰略”能有效拓展發展新空間

  文章分析,現在的關鍵在於,依靠什麼來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能衍生出更多的有效需求?毫無疑問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這“三大戰略”的實施。

  “三大戰略”可以在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和嚴控總量的前提下,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求,結合地方環境承載力、資源能源禀賦、產業基礎、市場空間、物流運輸等條件,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和環保搬遷,防止落後產能轉移,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國內外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格局。同時,“三大戰略”的實施,既能形成規模龐大的內需,又能產生層出不窮的外需。

  根據《“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京津冀地區將呈現出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並帶來新一輪的投資機會,這些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京津冀三地將快速著手補齊基礎設施的“最後一公里”。其中交通先行,也就是要把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工作重心從總體謀劃轉向全面推進實施。而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著重強調“綜合”和“立體”,從而形成“海、陸、空”的聯動和銜接。可以說,長江經濟帶更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重點包括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中西部鐵路公路、內河航道以及水利、信息、電力、油氣等重大項目和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生態建設項目。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是這“三大戰略”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又與“一帶一路”戰略形成對接,國內多地已啟動“一帶一路”對接項目,從而使“走出去”步入高潮。

  “三大戰略”實施

  需多項政策呵護

  文章指出,今年重點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空間,發力區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所以,各項相關政策都要予以呵護和跟進。

  首先,從戰略規劃及其實施而言,今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時期,應根據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部署,重點推進“三大戰略”,積極培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珠江—西江經濟帶為支撐,西南、中南地區為腹地,輻射南亞、東南亞,對接“一帶一路”的新的經濟支撐帶。從財稅政策看,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大力度,為配合推動“三大戰略”實施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發展動力順利轉換,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堅持擴張支出與防控財政風險兼顧,更加強調精准發力,把財政資金用於關鍵和薄弱環節,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同時,繼續深化完善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統三互”即統一辦稅平台、資質互認、征管互助、信息互通的稅收服務管理措施;協調長江經濟帶各地稅務部門開展多層次的跨區域管理與服務合作;加大“一帶一路”稅收協定談簽和執行力度,通過雙邊磋商解決中國對外投資者的境外稅務糾紛,消除雙重徵稅,更好支持企業“走出去”。

  再看金融政策,金融系統要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和分步工作重點,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支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特別是要繼續加大對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金融支持措施,重點創新投融資模式,尤其是主動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互利合作,為PPP項目建設提供“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從整個流域層面推動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的跨區域、跨領域、多層次的金融一體化服務與合作,實現融資支持與融智服務相結合,促進區域內部統籌協調發展。還要進一步放鬆相關“一帶一路”金融支持政策,提升金融機構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加強貨幣市場基礎服務能力建設,為商業銀行進行“一帶一路”金融創新提供穩健支撐;推廣資本項目下跨境人民幣試點政策,促進企業境外投融資的本幣化;另外,加快人民幣離岸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以分賬核算為基礎的服務能力建設,為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投資創造更加完備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