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媞:借梁天琦炒冷飯 本土派補選後現形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5:59  


 
  很多人問,為什麼策動旺角暴亂讓本土民主前線的人氣飆升?“勇武抗爭”的魔力也在於其在街頭和選舉時可以隨意變換身份,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抗爭時比任何人都勇武,論政時比任何人都淡定。更為巧妙處在於,“勇武抗爭”帶給年輕人一種“香港人當家作主”的願景,又在街頭給他們一個喘息和釋放的空間——在無止境和無底線的抗爭中,心知有人替他們“埋單”。即使其追隨者在抗爭時被捕,泛民礙於“政治正確”和有“共同敵人”,不得不提向其提供法援(否則便被責罵不順應本土大勢),種種策略性部署,讓“勇武抗爭”派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中游刃有餘。

  必須承認,“勇武派”已建立起較為有體系的論述,無論是陳雲一派的“城邦論”,還是黃毓民鼓吹的“全民制憲”,再到港大學苑提出的“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荒謬之處在於:再荒謬的理論也有狂熱者追隨。

  但是,“勇武派”也面臨著以下幾個危機。首先,儘管“社區約章”派決意“深耕社區”,實際操作未知效果,但在政策層面,自詡“弱勢”的泛民陣營,只能動用拉布、否決、拖延等手段進行零和抗爭,實在難以持續。從“勇武派”2月29日公佈的短期目標,即“發動更加激烈的一會抗爭,阻止一切惡法” 來看,該派依然未能突破在議會的盲點,畢竟手中的權力有限,最多就是在議會內過過口癮痛罵官員,很快便不能滿足選民的期待,所以他們必須在社會動員層面想盡奇招,爭取成為議會的多數派,建制派若持續誤判或不作為,相信“勇武派”達成目標,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必須看到,選舉工程依賴大量的資源,儘管政府弱勢,依然掌握龐大資源,就算建制被批評腐朽,多年地區工作還是積累了客觀的選票,泛民雖在理論層面遠遠拋離建制派,但在實際操作上,若不能回應選民的訴求,不能在議會裡通過有助於民生的議題,政治生命不會長久。

  第三,“勇武派”的格局在於從網絡新聞媒體、學者、大小組織、本土娛樂媒體等多方面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文化及政治意識形態,選民期待他們提出新的“玩法”,一味重複“五區總辭”之類的陳腔濫調,只會讓選民厭棄。因此,梁天琦雖勝在“新鮮”,但如不選擇得當的方式“保鮮”,反而換上黃毓民、陳雲等老人借補選重新“翻熱”後上陣,年輕支持者未必甘願抬轎,新一代選民也難免在網上批評“共同陣線”(由香港復興會、熱血公民及普羅政治學苑組成)是在收割梁天琦的“勝利果實”。

  “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是句觸動政權的咒語?還是假裝要開啟新時代的鑰匙?雖然吳靄儀乏味可陳,但她也說了一句對的話,“勇武是一時的事,改變社會,卻需要一生一世的毅力。” 

  在筆者看來,“光復香港 捍衛本土”的關鍵,在於80後、90後年輕人能拋開現有的政治格局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枷鎖,就像終於有人喊出“我受夠了奧斯卡”一樣,當我們開始用不同的維度審視這句“光復香港 捍衛本土”的口號時,我們就會發現,這八個字是多麼保守、中庸、膽怯得可怕。

  (作者張媞為正思香港資深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