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國亞太同盟格局與南海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6-12-14 00:06:56  


 
  中美兩國南海地區利益角逐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6年3月31日舉行的中美雙邊會議中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具有與眾不同的意義,因為這是在美國召開的核安全峰會前安排的唯一的雙邊元首會議。本次會議即刻彰顯了兩國關係日益提升的整體重要性,但同時也體現了解決日趨緊張的中美局勢的特定需求。本次會議以南海主權問題作為首要的議題,同時還涉及了其他熱點話題。

  習近平主席曾於2015年9月24日至25日應奧巴馬之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在中美雙邊峰會中就美國擔憂中國在南海的意圖做出了回應。習近平表示,中國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無意搞軍事化”。此前,中國在南沙群島的七塊低潮高地(low-tideelevation)上完成了填海造島工程。中國還在這些人造島嶼上修建了兩個飛機場並配備了有關人員,但其目的是向在附近水域內捕撈和通航的船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作為冷戰遺產,美國同菲律賓長期擁有戰略同盟協議《美菲共同防禦條約》④。菲律賓同意對美國軍隊開放其五個空軍基地,包括巴拉望島上的空軍基地,而該島與南沙群島的人造島嶼距離最短。當美國質疑中國在增加軍事力量方面的意圖時,我們也可以反問美國在南海海域附近增加兵力目的何在。所以當中國政府發言人被問及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的部署時,也間接地提到了美國軍艦及聲稱的戰鬥機在南沙人造島嶼附近開展的“航行自由”行動的法理依據。

  結語:南海問題實質是中美的大國博弈

  作為傳統強國的美國和新興大國的中國在中國周邊地區的摩擦和競爭日趨激烈。如何處理這些摩擦、避免公開衝突並保護各自的利益是中美未來關係的重大挑戰。中美領導人都聲稱,不希望雙邊關係陷入零和競爭,但兩國政府的行為卻體現了國際關係理論中所謂的“安全困境”,即:兩個競爭對手都將己方的舉動視為防禦性行為,將對方的舉動視為攻擊性行為。對方的攻擊性行為為己方採取防禦性應對舉措提供了依據,這會導致風險升級。

  中美雙邊會議是緩解矛盾、避免衝突升級的大好時機。不過認為中美能達成“大交易”,並退出競爭無疑是天方夜譚。更為實際的結果是美國向中國承諾,對中方採取的新行動的限制會有所減弱,但是不會排除美國進行新的關鍵性或永久性軍事部署。

  作為外交斡旋的最佳契機,更遠大的目標就是利用外交方案解決雙邊國家領土主張重疊的問題。中國在2015年修建的人工島嶼如果說未能加強法律主張,但至少也鞏固了在南沙群島的實際影響力。

  鑒於捍衛主權對於中國及其他各國的重大政治意義,中美兩國領導人就緩解南海“安全困境”而達成外交妥協的前景可能並不太樂觀。但是中美兩個大國雙邊關係的發展重心因無關緊要的島嶼及其主權問題而日漸偏移,這至少應引起兩國領導人的反思。中美兩國應使兩國政府官員和軍事力量將領保持克制,並強調共同維持現狀、維護國際法的權威、以及促進爭端的和平解決。兩國領導人應及時聯手應對“安全困境”,以雙贏博弈的思維方式來替代“修昔底德陷阱”式的零和博弈思維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