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飛語中評: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對港有三益處

http://www.CRNTT.com   2018-05-10 00:09:53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記者 蘭忠偉)為積極配合創科業界聘請人才的需要,特區政府昨日推出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的租戶和培育公司開設“特快通道”,將申請科技人才入境所需時間縮減至1個月,首年名額最多1000人。昨日,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接受中評記者採訪時,就“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對香港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鄧飛認為,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至少有三點對香港有利之處:一是改變特區政府保守的處事方式,加快了香港引進高新科技人才的進程,改變了特區政府以往略嫌緩慢被動引進專才的做法。他談到,在內地各大城市,以加大速度和力度引進人才來提升城市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早就是常規的政策手段。但對於習慣了積極不干預的香港政府來說,過去在引進外來人才方面,仍舊是比較保守被動。此次特區政府改用“配額制”的方式,讓有意申請引進人才的商業公司可以申請引進人才的配額,而無須像以往一樣,要逐個就所引進的外部人才來進行申請,簡化了商業公司的手續和成本。

  鄧飛指出,簡化做法的深層次意義在於特區政府開始改變固有的公共行政管理風格,以往是過度注重審批程序的細緻與否,多於考慮這些程序會否窒礙了事情的運行,造成香港在推動科技發展和經濟轉型方面,效率反而落後於鄰近地區。所謂水至清則無魚,這次計劃反映特府開始注重簡化程序以提升效率,更好地從用家的角度來考慮,從而營造更有利於促進科創的營商環境。

  “二是具有帶動本地人才提升的作用。”鄧飛坦言,計劃規定:規申請的科技公司/機構每聘用三名非本地人士,便須聘用一名本地全職僱員和兩名本地實習生。這些本地僱員全部均須安排從事與科技相關的工作。這就能夠把招聘外來人才與培養本地人才高度結合起來,避免了因為引進前者而讓本地失去加入科技發展大潮的機會。同時,這樣的設計,也大大減少了計劃遭遇社會激烈反對的可能性。

  另外,這次計劃明確規定了引進人才所必須具備哪些大學、哪些專業的資格,要求不可謂低,應該說是非常高的標準。這樣設計,除了讓引進的人才保證是高素質的之外,同時也對本地人才培養起到一種管理學所說的“鯰魚效應”,即在一個不太活躍的群體之內,忽然引進一些像鯰魚那樣生龍活潑的外來競爭者,會起到激烈原本群體變得活躍起來的作用。本地無論是教育和人才培養,還是社會氛圍,尤其家長的偏好,都是重視傳統金融、法律和醫生行業,輕視創新科技類別的行業。甚至商界素有“high tech 揩嘢low tech 撈嘢”(高科技赔钱低科技賺錢)的說法。鄧飛強調,此次快速人才引進計劃,將有助於打破這種對創新科技的懷疑不信任態度。當有更多的本地人才加入這些科技商業機構,從而獲得在職培訓機會,跟從來自內地但有世界頂尖大學創科專業培訓的人才學習和工作實踐,將逐步在香港年輕人之間形成一股追捧創新科技的熱潮,拓闊青年人的職業事業發展上可以選擇的路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