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星燦語中評:文化傳播就像流水

http://www.CRNTT.com   2018-10-09 00:20:43  


 
  “專業考古工作者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中評社:去年熱播的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激起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潛在熱情和自豪感,一時間引發熱議,但亦從側面反映出民眾與文物間還存有一定“隔膜”,您認為應如何在保證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讓普羅大眾與文物進行溝通,實現與歷史的對話?

  陳星燦:類似《國家寶藏》這樣的節目,是讓老百姓了解中國古代文物、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但與此同時,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很多觀眾收看此類節目是為了看熱鬧,或者是為了收藏,真正想了解中國古代、熱愛文物的觀眾可能是少之又少。

  從文物展覽利用這一角度來講,我國已經做得很好,目前很多博物館都不輸於任何國家。但從其他角度思考,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職業的考古學家們過去往往是將眼光放在學術上,思考如何挖出文物,如何保護文物,至於怎麼讓老百姓懂,卻從未考慮過。例如一些專業考古工作者不滿意盜墓類的小說,但與此相關的內容創作自己又不去涉足,將話語權讓給別人,這是不正確的。所以,從專業的角度出發,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去講。

  中評社:最近幾年影視作品流行盜墓題材,吸引了部分觀眾關注考古學,比如了解到“洛陽鏟”這些本來冷門的專業詞匯,但也有輿論質疑此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普通民眾對於考古學的印象,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陳星燦: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是一種商業行為,這種相商業行為是有一定市場的,但它並不是一個學術作品。根據古代歷史,真正有關於盜墓的內容,應該有懂行的、專業的考古學家來做,例如考古學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先生,他所著作的《古峽迷霧》、《珊瑚島上的死光》,就有真正的科學考古背景,而不是天馬行空的隨意構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