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兩大主流論述的危機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05:45  


 
  在“內在效用”上,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存在兩個效用問題:一是“選舉面向”上,該論述所面臨的“國民認同窄化問題”,近年來島內認同的大趨勢是“單一中國人認同”的逐年遞減與“單一台灣人認同”的遞增演進,國民黨需要重建“‘中華民國’國民認同”所依托的“大中國情結”作為島內社會的主流認知。二是“和平面向”上,“‘中華民國’話語論述”對於“‘中華民國’”本身“國家內涵”的堅持,在“一中內涵”上不可避免地與大陸主張之“一中內涵”相對立,不能達致對於“和平問題”之徹底解決,需要兩岸拿出智慧更新“一中論述”。民進黨話語論述的“內在效用”亦面臨兩個“效用不足”。一是在於“選舉面向”上,“台灣主體敘事”特顯張揚而過於突出,乃至於其“國民認同動員”效力可能並非建立在其前綴“‘中華民國’”上,而是落實在其後置的“台灣”上,可能不具有字面意義上之開放性,而有淪為“台灣主體性綁架”的認同定位傾向。二是在於“和平面向”上,其相較於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所張揚的“中國要素”,更凸顯出“台灣要素”之存在,造致兩岸的共同定位由既有之“求同存異”邁向“棄同求異”之可能傾向。其謀求的以“‘中華民國’”之“符號本身”而非“一中憲法”作為“維持和平現狀”之工具,難以過大陸一關,而後者才是“現狀解釋權”之實質擁有者。

  而在“外在功用”上,作為執政黨之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話語論述在應用層面的“外在效用”上更可能造致不利之局面,帶來“治理”與“和平”之雙重困境。如前所述,民進黨堅持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本身便帶有“選舉壓倒和平”之運作邏輯在其中,其中以“台灣主體性”為主要價值構成論述之重心;而民進黨作為島內執政黨其話語論述之變現,一定程度上便是“台灣主體性理念”之變現,會帶來“治理”與“和平”之雙重困境。

  加以分析可見,所謂的“台灣主體性”,立基於兩個要素:一是“本土性正確”,二是“社會自決權”。以本土性為政治正確衡量標準,將自身與在野黨區分為“愛台”與“賣台”的對立比較,以公民自決為台灣政治願景許諾,將自身與在野黨區分為“自決未來”與“未來模糊”的兩相對照。國民黨在這一歸類中,被歸於“非本土性”的“賣台”與“未來迷糊”的“否定社會自決權”,從而在語境呈現中頗為不利;而民進黨通過販賣“亡國感”,兜售“自決權”來收割選票。

  “本土性正確”與“社會自決權”本身是價值應然,但在台灣的現實語境中會產生異變,帶來“和平”與“治理”的雙重困境。後者的過度張揚,可能會犧牲更高位階的價值;而前者在現實語境下的應用,往往是由錯誤的思維方式導出錯誤的結果。價值位階往往體現在發生學鏈條上之先後順序,如先有生命權而後方有財產、自由諸自然權利;而“社會自決權”在台灣的過分張揚,導向的是兩岸終須一戰,犧牲的是兩千三百萬人的生命權。而“主體性正確”如果是移植於文化認同穩定與寬容精神盛行的社會中,帶來的是多樣性中的統一性要素,但在認同分裂、寬容喪失的文化氛圍中,導向的是社會中多數派的“民粹暴政”,民主作為整合分歧的機制功能將不再繼續,反而成為“主體性派別”謀求政治利益的工具。因而,民進黨之“‘中華民國’台灣論述”之變現,帶來的可能是兩岸的戰爭,以犧牲更高位階之價值為代價,同時帶來島內的治理失效,淪為“民粹式治理”之典範,值得深思矯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