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高孔廉論兩岸分工合作創經貿榮景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00:16:17  


表三:GDP─依支出分對yoy經濟成長率之貢獻
 
  如果就投資面來看,雖然近年大陸投資環境不如以前,諸如人口紅利不再、工資大幅上揚、土地價格飛漲、環保要求”的統計發現,台灣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者約占75%,近三年認列的大陸收益分別為4,906、5,481及5,896億台幣,這些收益當然也回歸台灣的股民手中。此外,近年“經濟部”的回台投資專案自2019年至2021年12月底止,據統計已有254家台商投資,10,384億元新台幣,而一些中小型台商及台幹匯款回家的也不在少數,展現投資效益及資金的回流。

  五、兩岸僵局

  目前兩岸經貿的一個制約因素是兩岸僵局。自從2016年以後,兩岸即缺乏溝通管道,海基會原本三大功能,即協商、交流、服務,前兩者已完全中斷。關鍵是在兩岸關係的定位,原本九二共識是一個戰略性的模糊,雙方各有台階可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21年曾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維持關係與展開合作的可行方法,制定“替代表述”非常困難;AIT前處長包道格2021年9月也說,若不接受九二共識,須提出能處理與大陸關係的務實方法。僵局拖延對台灣並不有利,大陸的快速發展不因兩岸僵局而停滯,2017年兩岸的GDP,大陸是141,436億美元,台灣是5,908億,差距是20.55倍,而2021年是181,022億比7,748億,倍數是23.36倍,硬實力是展現在經濟、軍事、科技,而後二者的基礎仍在於經濟實力,當兩岸差距愈來愈大,時間會站在哪一方?可想而知。

  兩岸如果恢復協商,最優先最重要的就是儘速完成服貿協議及貨貿協議,蔡政府執政六年了,還不敢廢除ECFA,這就是因為享受到80億美元的關稅減免,今年RCEP生效,我們也有部分產品列在ECFA之中,所以不受影響。但ECFA終究衹涵蓋了五百多項產品,佔全部八千多項產品的一小部分,因此儘速完成貨貿及服貿才是正解,也才便於申請加入CPTPP及RCEP。

  六、台商的新定位

  1990年代,台商是大陸外資的重要來源,也是台商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但隨著大陸2001年加入WTO,開放市場,外資紛紛進入,世界500大企業幾乎均有在大陸投資,台商占外資的比例逐年下降,現在僅存2.9%;另一方面因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部分台商外移,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占對外投資比例也降到32%。換言之,台商對大陸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均已下降,若非兩岸經貿仍是維繫兩岸的“重要紐帶”,台商所扮演的角色,已無形弱化。

  近年來,大陸經濟產業結構已有重大轉型,過去台商依賴的土地取得、低廉勞工已不復存,用地緊張、地價飛漲,人口紅利不再,工資上漲;過去發展經濟優先,不重環保,如今全民已有環保意識,部分環保法規比台灣還要嚴格。兩岸有一個相似的陋習,“立法從嚴,執法從寬”,但若認真執法,可逃不掉法律制裁,因此“正派手法經營”,才是正辦,也才能贏得大陸官民尊重。此外,近年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重視,節能減碳,能耗雙控,已成不可避免的課題。再者針對快速化經濟發展造成貧富不均現象,陸方近年提出“共同富裕”主張,台商行有餘力,也要分擔部分責任。總之,今後台商的經營願景必須是“正派經營、照顧員工、回饋社會、遵循ESG”,才能永續經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