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亞洲悖論下的中日韓

http://www.CRNTT.com   2013-09-12 12:17:56  


 
  韓國國會議員Kil Jeong Woo在發言中說,東北亞國家間的衝突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政治家問題,而是處在同一個地緣區域內的三個國家同時取得經濟成功後帶來的“結構性代價”。

  他說,中日韓三國同在東北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韓國和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彼此之間也有很強的經濟聯繫。東北亞各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實際上是三個國家經濟上的成功帶來的政治代價,是一種結構性矛盾。當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從過去20年的經濟放緩中恢復過來、韓國也走上崛起之路,這種矛盾就會凸顯。體量巨大的三個經濟體彼此相鄰,近代史上都非常成功,而邦交上又有諸多過節,這在其他地區是十分罕見的。成功雖有一定的代價,也不必悲觀。

  他說,如果中日韓三國的政治家們能夠更有想象力,也會想到辦法擺脫這種困境。中日韓三國均在今年上半年換了國家領導人,Kil認為,“如果各國的領導人可以更有膽識,更大程度上將彼此之間的經濟關係去政治化,對國家間關係的未來頗有益處。”

  當主持人問道,東北亞地區能否借助經濟驅動力改善關係時,中國官員周漢民則多少有些避重就輕,只談三國間經濟合作的發展,強調上海自貿區將起到的積極作用。當主持人追問“當遇到問題時政治和經濟哪個會更為重要”時,周漢民的回答頗為“外交辭令”:“兩者之間的平衡”最重要。日本商人Funabashi也同樣著眼於貿易:“雖然三國並沒有什麼條約之類的承諾,但彼此之間的貿易發展很好。”

  那麼,東北亞地區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如何解決?只有韓國國會議員Kil給出了一些實質性回答,提到要加強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更好地了解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問題,進而在政治層面上施加一些影響力。但他也不忘給政客們潑一瓢冷水:“希望三個國家的領導人之間形成共同的領導關係實際上在期待一個奇跡,而這種奇跡根本不可能發生。”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Jennifer Blanke也表示,亞洲之所以不能像歐盟一樣成為一個共同體,是各國領導人政治意願的問題,除了政治,沒有什麼能夠阻止國家間的經濟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