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對朝政策應跳出“保與棄”思維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7:31:56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訊/“中國對朝政策的目的應該是打通半島交通,將朝鮮變成溝通中日俄韓的大陸橋,同時保留一道戰略屏障。所以中國處理朝鮮問題必須站在更高的戰略視角,將中國的力量滲透進朝鮮去,應該堅決執行‘進入朝鮮’的對朝政策,而不是在‘保朝鮮’與‘棄朝鮮’之間猶豫不決。”劉佳、周晶晶昨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對朝政策應該跳出“保與棄”的思維模式》如是說。詳論如下:
 
  朝鮮與韓國之間不斷發生的炮擊事件讓半島局勢再次升溫,考驗人們神經的同時也考驗著中朝關係。中國對朝鮮究竟應該是保還是棄,各方各執一詞。事實上,中國對朝鮮政策應該跳出“保”與“棄”的思維模式,用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中朝關係。

  判斷中國應對朝鮮持何種態度,明確標準是關鍵所在。即發揮朝鮮的戰略意義,嚴厲約束其不安定因素,不輕易放棄但也絕不縱容朝鮮的不當行為。朝鮮對中國的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溝通中國與日韓的“大陸橋”;二是東北地區的戰略屏障。

  第一,朝鮮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具有發展經濟的潛質。朝鮮的落後主要因為國內失敗的政策與落後的體制,但並不代表朝鮮不重要。相反朝鮮具有發展經濟的潛質,只要朝鮮的政策能夠修正,在未來東北亞的經濟版圖中,朝鮮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朝鮮與中、俄、日、韓四國相鄰,中國經濟是世界第二,日本是世界第三,俄國為世界第五,韓國為世界第十。而朝鮮處於四大國的正中央,它是四大強國政治軍事與經濟勢力在東北亞交匯的地區。朝鮮曾為日本占領,在日本占據朝鮮期間,為了殖民中國,日本對朝鮮的開發非常注重與殖民東北的政策相銜接,以朝鮮的鐵路為例,朝鮮鐵路設備雖然不甚先進,但其路網與中國東北鐵路網絡高度相連。

  從朝鮮境內通過羅津鐵路經圖門江和敦化,可以到達長春,與京哈鐵路相連。從朝鮮的南浦站通過鐵路可以到達吉林的集安市,再經梅河口、四平等地,可以延伸到內蒙地區。另外,經羅津鐵路到達圖門江市後,可以通過鐵路直達牡丹江市,經牡丹江市可以一直通達佳木斯從而連通到松花江流域。朝鮮境內,日本在經營朝鮮期間,修建了京義線等鐵路幹線。從新義州到漢城如果經朝鮮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到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